本书用细腻温婉的笔锋,讲述了李清照的一生,她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声名加身,才名远扬。她那些或清丽、或哀婉、或豪放、或深沉的词章,是宋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风景。
无忧无虑的儿童时代,初露锋芒的少女时代,甜蜜温馨的初婚时代,她的前半生,像是得到上帝垂帘般顺当。而人生的形状,其实是一条抛物线啊。
像是从云端摔落到泥沼里,这个不知困苦为何物的女子,披着一身闪耀的诗名,在泥潭里跌跌撞撞地爬起,走向她跌宕崎岖的后半生。
她从历史长河的那头泛舟而来,曳地的长裙上绣满了华丽的词章。而裙摆,却迎风甩出了哀伤的弧度,一如她那挂着泪的嘴角。这孱弱哀伤的女子,涉过千百年的光阴,来到我的眼前。
临水照花人
她从历史长河的那头泛舟而来,曳地的长裙上绣满了华丽的词章。而裙摆,却迎风甩出了哀伤的弧度,一如她那挂着泪的嘴角。这孱弱哀伤的女子,涉过千百年的光阴,来到我的眼前。
青史和你我都记得她的名字。
无忧无虑的儿童时代,初露锋芒的少女时代,甜蜜温馨的初婚时代,她的前半生,像是得到上帝垂帘般顺当。而人生的形状,其实是一条抛物线啊。
像是从云端摔落到泥沼里,这个不知困苦为何物的女子,披着一身闪耀的诗名,在泥潭里跌跌撞撞地爬起,走向她跌宕崎岖的后半生。
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她“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她“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她“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她是李清照。
她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声名加身,才名远扬。她那些或清丽、或哀婉、或豪放、或深沉的词章,是宋代文学史上最独特的风景。
她在不属于她的时代里,千古留名,万古流芳。她那些或绮丽、或忧伤、或旷达、或低回的诗文,是中华文学史上一座傲立的丰碑。
儿时第一次读到她的诗词,是那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此磅礴的豪情,教人怎看得出是女子手笔?可她就是这么个真真切切,柔到骨子里,又硬到灵魂里的女子。
这世间有那么多女子,唯有这一位,活成了自己笔下的词。
易安,后来,经历过离散的她这么称呼自己。我想推开那些灵性的词句走近她,我想剥开那些生脆的光阴看清她,于是我写下她的一生,用并不美的笔墨。可越是走近她,越发现那些尘封在历史深处的故事里,还留存着她没来得及写下的字句。她的每一滴泪,每一声叹息,都是一个个隐藏在时光里的韵脚,是解开传奇人生的密码。
当年她每一次落笔,写下的是心情。而如今我们每一次翻阅,看到的是人生。我想就这么静静地依偎着她的故事,看岁月握着她的手,教她在纸上留下千年不干的墨迹。
嘘,轻点,别说话,别惊扰了易安的梦。
清君侧,刚迈出象牙塔的90后姑娘,职业编剧,非职业撰稿人。大学时参与创办空格影视工作室、扬州北冥有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过多部广告、微电影、宣传片。网络电影处女作即将在各大网站上线。作品《讲桌上的粉笔》、《上下铺之间》、《握在手心的电话》、《痛过之后,才叫青春》、《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每一把锁,都会有一把钥匙来相配》、《就护送你到这里,一路小心》等收录在各大合集。
《一处相思两处愁——李清照传》
序 临水照花人 1
第一章 少女不识愁滋味 3
第一节 书香门第 3
第二节 咏絮之才 5
第三节 良师益友 7
第四节 情窦初开 10
第二章 一生一代一双人 12
第一节 词女之夫 12
第二节 奴面胜花 14
第三节 两处闲愁 16
第四节 岁月静好 18
第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20
第一节 宦海沉浮 20
第二节 青州岁月 21
第三节 共录金石 23
第四节 明诚起复 25
第四章 独念西风留旧寒 29
第一节 久别重聚 29
第二节 赵母过寿 33
第三节 调任淄州 35
第四节 风云再起 37
第五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39
第一节 衣冠南渡 39
第二节 明诚失官 43
第三节 生离死别 46
第四节 遇人不淑 53
第六章 寂寞空庭晚来春 60
第一节 金石后序 60
第二节 悲赋打马 63
第三节 独守空庭 68
第四节 曲终人散 70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传》:
十年,自己与母亲的缘分也只有十年。余生的所有十年,都不能牵着母亲的手一起看岁月开出姹紫嫣红的花了。小清照想到这里,扑进了父亲那有些陌生的怀里。
王氏出殡的时候是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天,正如她当年嫁到李家的时候一样。只不过,那是一段美满姻缘的开端,而现在,是结束。雨水让泪眼变得模糊,而内心的悲伤却更加清晰。李格非牵着小清照的手,看着铁锹翻飞。雨水落在地上变成泥水,溅在他们的身上,就像泪水溅在心上一样。
悲痛是无限的,可丧假是有限的。尽管丧妻之痛已经将李格非割得遍体鳞伤,可他却不能一直守在妻子的墓边,不能把那些来不及亲口诉说的思念一一告诉她。
数日之后,李格非带着失掉一半的心回到了汴京。而这一场离殇,让小清照坠入了无边的沉默中。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不再去拿着扇子追逐蝴蝶了,也不再去池塘边喂鱼了,甚至不缠着家仆带她去集市看热闹了。小清照的祖父用干枯的手把她拉到自己身边,用他那为数不多的暮年时光陪着这个孩子慢慢长大。伯父李辟非一家也更加关照这个失去母亲、父亲又不在身边的孤苦女孩。
悲伤是一朵雨云,倾盆大雨之后终究会被风带走。
小清照慢慢从丧母的悲伤中挣脱了出来,父亲也依照当时的惯例续了弦。继母有着和母亲一样的姓氏,也和母亲一样,是书香门第教养出来的女子。她对小清照视若己出,她的温柔和善良拂去了蒙在小清照心上的阴霾。虽然祖父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可小清照内心是渴望母爱的。如今久违的母爱像一道阳光,照亮了小清照那幽闭的内心深处。
此时,伯父李辟非终于考中了进士,离家做官去了。小清照的继母便接手了李家孩子们的教育。她用一个大家闺秀的修养和学识,给了小清照和堂兄们优秀的教育。日积月累的阅读记诵使得这个天资聪颖的女孩越发显出了不同寻常的灵性。李清照的文采不仅远远超过同龄的孩子,有时甚至能写出令饱读诗书的继母惊艳的词句来。继母将小清照的日常习作寄往汴京,她把这份对女儿才华的惊艳,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李格非。妻子的贤淑,女儿的聪慧,让独自在外的李格非感到莫大的欣慰。这欣慰同时也是动力,如果仕途顺利的话,应该很快就能把家人接到自己身边吧,李格非这样想。
继母对李清照的呵护是双倍的,李格非不在身边,她便加倍对小清照好,让小清照的生活充满了亲情的芬芳。即使后来继母生了一个男孩,她也丝毫没有冷落小清照。那被亲情呵护着的才情,在小清照的心中茁壮地成长起来。
继母的孩子被取名李远,李家有了香火,小清照有了弟弟。她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没事就跑出去玩了。她把编花篮、捉蝴蝶、逛街、摘花摘果子、荡秋千的时间都用来逗弟弟玩了。看着弟弟在继母的怀里或哭或笑,她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有时小清照也会想,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抱着我的吗?不过这样的疑问并不会带着悲伤的情绪,因为在继母温柔的叙述里,母亲变成花仙子了,她要到另一个贫瘠的世界,栽出满世界的花来。
弟弟在小清照的陪伴下慢慢长大了,他牙牙学语的时候,李清照便和着他随意发出的音节填词。每每填到精彩处,继母不由拊掌称赞,李清照这块璞玉渐渐被书香打磨出了精美的轮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