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书名《来新夏著述经眼录》,所收之来新夏先生著述,均为寒舍“绍兴来新夏民众读书室”所藏。
2.该书所收条目,涵盖来先生所撰写、辑述、翻译、主编、校点之著述。
3.该书所收来新夏著述,出版日期截至2016年底,撰写采取编年体,以见来先生一生之学术脉络。
4.该书涉及之来新夏著述,以公开出版物为主要对象。此外,酌情所收若干种著述,如《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中国图书文献选读》,系来先生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图书馆学系教学时所编教材,《北洋军阀与日本》等数种,是来先生曾应日本独协大学之邀任客座教授期间,为研究生授课时校方所印的资料。
5.相同书名之著述,例如《古典目录学浅说》《北洋军阀史》《谈史说戏》等,在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因素考虑,视为不同版本而分别作条目。
6.该书条目内容,先是由著录项和“提要”两部分组成,著录项包括书名、责任者、出版者、出版年月、字数、印数、定价,以及统一书号或国际标准书号,原则上以所见图书原有款项著录;再是照录原书目录、前言(序)以及后记;最后附以书影。
7.“水本无形,因岸成之。”条目撰写不拘程式,因书而异,长短不一,间或有书话痕迹,以体现成书背景。
8.绍兴“来新夏民众读书室”所藏来先生著述,多有签名及题跋等,弥足珍贵,随文录入。
9.该书附录20种文献提要,均为涉及来先生的书籍与资料,亦可见本“经眼录”由历次版本的“著述提要”逐步丰富完善之轨迹。
来新夏先生在《藏书的聚散》一文中写道:“绍兴有位失地农民,志在普及农村文化,向我求助,我也承诺赠书。”(见《中华读书报》2007年9月19日第7版)文中言及之求助者即笔者。
我居高铁绍兴北站以北数里之羊山,初中毕业后,干过建筑工地小工,机械厂车床工,1995年始以换煤气为生,自辟书斋“羊石山房”,劳作之余研治地方文史。2012年11月5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在百集系列片《中国古镇》之第76集《齐贤镇——石城石缘》中曾予以报道。
尝拜读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先生著述,受益匪浅,虔心求教,书信往来,遂成忘年之交。来先生(1923-2014)祖籍萧山长河,历任南开大学教授、校务委员、校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学系系主任、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并为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所属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等。先生主要从事历史学、方志学、图书文献学诸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著述宏富,以“纵横三学,自成一家”称誉于学界。尽管来先生早已著述等身,在晚年依然笔耕不辍,所撰学术随笔散文,隽逸飘洒,更是享誉文坛,粉丝不胜枚举。
2006年春,来先生应绍兴市政府之邀,出席祭禹大典后,游羊山,莅临寒舍,并将所著《邃谷文录》《北洋军阀史》相赠。是年冬,数次寄赠书籍逾千册,嘱我在寒舍辟建阅览室,让文化浸及大众。可见先生在提携后辈之余,尚怀史学普及之志也。2007年2月3日,寒舍“来新夏民众读书室”开室,历经十数年渐次购置的藏书逾万册,以明清史料、历史工具书、地方文献为主体,其中最具特色的藏品当推来新夏先生的著述。后又经数年努力,收藏愈趋完备,包括来先生为南开大学历史系、图书馆学系,为高等院校开办方志学课程自编的教材油印本,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席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稿,均悉数入藏。来先生曾三次莅临寒舍,每视油印本,“如见故人,几乎泪下”,一一予以题跋。
来先生在2010年岁末撰文有言:“本世纪之初,绍兴一农友孙伟良君,搜集我的编著几近完备。”藏品内容涉及历史、方志、目录、古籍整理、谱牒、文学、艺术等诸多门类,达140余种。遂不揣浅陋,将收藏的来公著述编成提要,庶几有裨于读者了解来公毕生之学术。
在编辑来先生著述提要的过程中,感慨良多,试举二例。
孙伟良,浙江绍兴人,1969年生。做过8年车床工.26岁起走村串户送液化气罐。业余潜心地方史志、文献、科举等研究,为绍兴市地方志学会会员,绍兴市家谱协会常务理事。参与编写《绍兴石文化》《大山西村志》《国际村志》《西扆村志》,承担《绍兴县志(1990-2013)·丛录·举人名录》项目。2007年2月创办“来新夏民众读书室”。书斋“羊石山房”藏书颇丰,为蓖届全国“书香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