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公元前6000年,生活在希腊土地上的人们就懂得使用烧制的陶器取代木制或篓编的器皿,陶器自新石器时代被发明以来一直被生产、被使用,直至古希腊历史结束。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古希腊人创造了数不清的陶器,这些陶器形式多样、风格多变。本书从古希腊陶瓶的形状、功能和装饰(图像)三点切入,通过考察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直至古典时期结束这段时间古希腊陶瓶形制演变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出装饰风格与图像形式的发展的显性叙事线索;另一方面梳理出包括古希腊经济贸易、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在内的历史发展的隐性叙事线索。在寻找两条线索之间对应案例的过程中,探究历史变迁对陶瓶的功能形状、装饰风格,以及画面主题的形成、演变与传播产生的影响,最终揭示不同历史阶段古希腊陶瓶的叙事性所在。
本书写作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将青铜时代晚期的迈锡尼陶器作为研究对象,在考察迈锡尼陶器的前身——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希腊本土陶器的基础上,继续考察迈锡尼陶器风格初现、发展和形成的整个过程,结合考察史前时期古希腊人种迁移、迈锡尼海上贸易和统治制度等,分析探讨了迈锡尼陶器形式的背后成因,以及史前陶器如何充当历史的“文本”叙述历史的。第二章将神秘的古希腊黑暗时代陶器作为考察对象,大胆地分析了这一时期陶瓶装饰理念发生的又一次突变与黑暗时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猜想大规模人口迁徙、城邦政治制度萌芽、书写系统的建立并带动文化发展这三个因素可能是导致装饰理念产生突变的深层次原因。相反,黑暗时代陶器的特殊形式也成为被重重迷雾包裹的黑暗时代历史的一种佐证。在第三章,首先讨论了东方化时期陶器的风格发展与陶器市场的关系,然后梳理了古风、古典时期瓶画风格的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陶器形状与瓶画图像,以及图像与历史的关系。从古风时期开始,以人物形象为主的古希腊陶瓶装饰理念正式形成。伴随古希腊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达到高潮,瓶画在制作技术、描绘题材和绘画观念方面也历经了一系列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并远销西方。东方贸易复苏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殖民运动,以及政治制度转变导致的社会阶层重组等因素对瓶画图像的内容和视觉叙事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外,伴随陶瓶进入古希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瓶画图像,也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意识形态的塑造功能。最后,详细论述了陶瓶图像的视觉叙事策略。
第四章再一次强调了本书研究与写作的两条线索,即古希腊瓶画形式的显性叙事线索和古希腊文化与历史变迁的隐性叙事线索,通过两条线索的交织,解密瓶画形式的背后成因,同时以瓶画证历史,揭示上至史前,下至古典时期的古希腊漫长历史变迁。最后,探讨了瓶画消失的原因。导致每个时期古希腊陶瓶形制产生与流变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陶瓶形制最先由其发源地的地域特征、生产条件、经济水平和统治阶层决定。伴随贸易复苏、经济发展和统治制度衍化,带来了社会发展。而越来越多的财富积累与土地紧缺之间的不平衡性又导致移民、战争、政权交替和阶层重组,古希腊瓶画也随着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变迁经历了高潮和“陨落”的命运。然而,瓶画所体现出的古希腊文化并没有消失,甚至在强大的罗马帝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策略的宣传下催生出另一段历史。
考虑到行文关系,本书将各个时期的陶器统称为“古希腊陶瓶”,但古希腊陶器种类繁多,并不单独指瓶子这一种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