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概论基于设计的内涵、形态、界面、文化、创新、表达等基本问题及其发展态势,结合中外优秀设计艺术作品,讲授关于设计的系统理论。现代设计是一种世界语言,是人类交流的艺术信息符号。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现代设计是文化的一种展现。设计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内在潜力。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只要其行动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其行动就是设计性的。在这个新的时代,传统正在不断消失,后工业社会、跨国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信息社会等,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有计划地、人为地废弃商品,日益加快服装时尚变换节奏,在生活中大量渗透广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社会中普及电视和其他传播媒体等。设计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面临着自身的革命。社会结构和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发生变化,设计将是在后工业文明背景下高度融合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产业与文化的一种活动。设计师只有努力把握所处时代的美学特征、文化倾向,并努力理解整个人类和社会,才能熟练驾驭蕴含着丰富文化内容的艺术化处理方法。人生活在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的成长过程是社会文化对个人潜移默化的教化过程,它表现为客观现实向人的意识的转化,即内化。另外,人又在某种特定社会文化的制约下,从事新的文化创造,把观念理想化于造物对象之中,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外化。外化和内化的反馈机制催生出了新的文化需求,并促进生活方式不断发展。可以说,设计活动是人类通过文化对自然物进行人工组合,并且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形态为中介,因此,设计必定表现为某种文化创造形态,而这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进行设计活动的具有特殊文化素质的人所决定的。如果说,文化的本质在于创造,文化发展的机制在于价值的选择,那么,艺术设计活动作为一种智能文化创造形态,充分地显示了这一重要的本质特征。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发展极为迅猛。其中*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各类院校纷纷开办设计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原因何在?一方面,设计艺术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能创造生产、生活之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然对设计人才有巨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我国设计艺术起步晚,且长期处于一种模仿和经验型状态,人才积淀薄弱。目前,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跳跃式的、超常规的。从科学的发展角度来说,这多少带有盲目性。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则所导致的弊端乃至恶果,在不久的将来会显露出来。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固然取决于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的政策与力度,但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当务之急是调整和把握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和培养的途径,努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的宗旨下,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众所周知,艺术修养包括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这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对于高等艺术教育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而与时下设计艺术教育发展近乎无序、师资队伍鱼龙混杂的状况一样,设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令人堪忧,全国设计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十分混乱。同样一门课程,在某一院校被当作必修课开设,而在另一院校在选修课程中往往都见不到。即使是在开设了这门课程的院校,讲授内容也大相径庭讲授内容基本上由任课教师个人而定。具体而言,如设计概论,在一些院校中被作为专业基础课在大二时开设,而在相当多院校的设计专业中没有这门课程。又如史论课程,虽然基本上各院校都开设了,但有的是作为必修课,有的是作为选修课,有的名之为中外工艺美术史,有的称之为中外美术史,有的则叫中外艺术史,甚至还有叫中外绘画史的。单纯从名称来看,就有如此大的分歧,讲授内容和开设的目的性也就难免有差异了。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明确,一方面使学生对课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明确,造成学习时不重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导致设计艺术专门人才由前些年的理论基础欠缺发展到目前的贫乏愈益加剧,使相当多的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创新意识,只能停滞在模仿阶段。 在包括设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尚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的情况下,在高等教育尚未进行超前的大刀阔斧式的改革的情况下,通过教材建设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去对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适,我们有理由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特别是在当前各种教科书,甚至所谓的专著泛滥的情况下,这样做尤有必要,且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正是鉴于此,结合武昌首义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们在本书中添加了在线慕课课程的新媒体图文信息,做到信息化教材的升级换代。本书的编写集合了众多本校艺术设计学院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及智慧,这里特别感谢以下几位老师:张钰老师负责导论 设计现状及产业发展的编写工作,共计49248字;尹文珊老师负责第一章 设计理论的编写工作,共计32832字;张钰老师负责第二章 设计史的编写工作,共计40128字;李扬帆老师负责第三章 设计师的编写工作,共计29184字;商艳云老师负责第四章 设计思维的编写工作,共计27360字;李莎莎老师负责第五章 设计批评的编写工作,共计27360字;张钰老师负责第六章 实践环节的编写工作,共计56544字。另外,还要感谢胡占梅、贺丽、舒贝宁、徐梦云、林筱萱等老师的统稿协调工作。
张钰:(1)《美学视角下探索梵高名画<向日葵>的艺术魅力》,《短篇小说:原创版》,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2013,独撰(2)艺术设计规划教材《中国民间美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参与(3)十二五规划教材《世界美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主持(4)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外美术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7,主持(5)《<魁拔>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启示》,《电影文学》,北大2015版核心期刊,2015,独撰(6)十二五规划教材《现代设计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主持(7)十二五规划教材《设计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主持(8)十二五规划教材《动画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主持商艳云: 近五年来主持(或作为主要参研人员)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参与省级课题1项(已结题),主持市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已结题)。校级在线课程建设1项。以第一作者在*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设计作品8篇。1.主持武汉市属高校科研一般项目《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问题导向式景观设计教学新模式探索》。个人省级获奖多项。2.主持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项目《3C语言下问题导向式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3.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研究》,项目成员排名第二。4.湖北省高校第八届美术与设计大展,专业组设计作品铜奖。5.湖北省高校第五届、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大展,专业组设计作品铜奖和论文银奖。6、湖北省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专业组一等奖和二等奖,三等奖。李莎莎:2006年9月-2010年6月,就读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9月-2013年6月,就读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13年9月-2018年6月,就职于广州华联大学,2018年9月-至今,就职于武昌首义学院。
Contents
导论 设计现状及产业发展 / 1第一节 设计研究范围及思潮 / 2
第二节 设计产业的基本问题 / 16
第一章 设计理论 / 28第一节 设计的定义与功能 / 29
第二节 设计的流程 / 41
第二章 设计史 / 46第一节 中国设计史 / 47
第二节 外国设计史 / 57
第三章 设计师 / 68第一节 设计师的含义 / 69
第二节 设计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 77
第三节 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 79
第四章 设计思维 / 84第一节 认识设计思维 / 85
第二节 设计思维的方法 / 89
第五章 设计批评 / 99第一节 设计批评的定义与标准 / 100
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功能与价值 / 110
第六章 设计实践 / 114第一节 中国文化元素分析 / 115
第二节 广告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表达 / 116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 142
参考套题 / 145参考套题(第一套) / 145
参考套题(第二套) / 147
参考答案 / 149参考套题(第一套)参考答案 / 149
参考套题(第二套)参考答案 / 150
参考书目 /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