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过程中,由于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现象。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跨越三级阶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复杂的地质运动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黄河流域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黄河流域涵盖了三大类、十三类地质遗迹类型,本书选取其中九类典型地质遗迹进行介
自青藏高原形成以来,在印度与欧亚大陆持续的汇聚作用下,青藏高原除不断隆升外,还逐渐向外扩展,即横向增长。特别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北向生长,是高原演化最为明显的特征。本专题有关青藏高原今生方面,以“高原生长”为目标,以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喜马拉雅造山带及包括中南半岛在内的东南缘为考察对象,揭示青藏高原横向生长的前锋发展过
本书在山西省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详尽调研的基础上,摸清了园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背景等基本地质条件。提出了园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及地质适宜性评价技术。研究了包括园区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清洁资源在内的园区各类资源分布现状,并进行了资源分析评价,提出了相应规划建议。客观分析了园区环境地质与环境承载力条件,提出了园区地质灾害
南岭国家公园地处粤北地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物质基因库,也是地质地貌独特的区域,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南岭国家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调查研究”项目采用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无人机调查和三维实景建模等技术方法,对南岭国家公园进行地质遗迹全面调查、成因演化研究,为自然教育、科普研学、游憩休闲提供资料和依据。本书编著得到了广东省林业局、中
本书首先分析了上海、北京等国内典型城市地质信息化系统(GIS数据库)的功能框架、研发路线与运行现状,然后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城市地质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特点与问题,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管理部门对地质信息的差异性需求,说明了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应如何以这些需求为导向,进行系统框架、研发路线的确定,最后以“透明雄安城市地质信息化系统建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在全球地质构造中独具特色。认识南海形成、演化与矿产资源形成过程,是了解西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大陆边缘演化的关键。本书以南海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量的实测数据和成果为基础,在东亚大陆边缘多圈层动力系统的框架内,从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点和海陆统筹视角,系统地展示了南海及邻域地球物理场、
本书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概略地叙述了内蒙古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地层形成及分布状况、古生物演化及化石保存、岩浆活动及产出状态、构造运动及海陆变迁、矿产类型及资源禀赋、水资源潜力及开采现状、物化探和遥感的应用及找矿效果、地质景观类型及壮美河山、地质灾害表现及综合防治等方面。既高度概括,又有具体实例、贴近大众生活。
本书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16个典型露头观察点的岩性岩相特征进行了描述与地质解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延长组中众多古土壤暴露面、洪水事件沉积及岩性岩相变化与层序充填特征等,展示了延长组中发育的大量干湿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古土壤及与2.3亿年前洪水事件相关的树木化石、砂体沉积等,反映了中晚三叠世时期一个由极端气候事件主导的
本书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兰考县地貌、地层、地下水特征、岩土体特征等地质背景条件;对兰考县地质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内容涉及:地下水资源计算及评价,应急地下水源地规划,浅层地热能及深部地热等城市清洁能源计算及评价,矿产资源、地质景观资源分析及论述;对城市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论述及评价,包括: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土壤污
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岭南生态和人文环境,科学认识地质地貌特征、演变和发育规律可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岭南地质地貌》首先概述岭南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发育演化史和影响因素,然后选择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典型岭南特色地质地貌单元,包括粤北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