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学(2013年版)》全书在基本架构设计上注重体现三大特色:第一,按照一般学科理论专著的基本要素构成,建构战略的基本理论,保持理论体系框架的相对完整性;第二,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使之具有战略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能够从理论上阐释与解答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战略指导方面的重大问题;第三,突出新的历史条
著名学者安德鲁·派尔瑞(AndrewJ.Pierre)指出:“在核时代,英国地位特殊。”确实,英国既是世界上第一个指出原子弹研制能够现实可行和第一个决定制造原子弹的国家,也是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无论是核战略指导思想还是核武器发展战略,也不论是核力量部署战略还是核战略决策机制,英国的核战略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附《亚洲问题》,572页,565千字。本书出版于1890年,是马汉“海权论”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全书通过对1660年帆船时代到1783年美国革命结束期间,欧洲、美国通史中发生的一系列海上事件以及特定时期海军政策、战略以及战术等问题的分析,透彻地阐述了海权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本书出版于1905年,为两卷,是马汉“海权论”经典著作的最后一部,其研究水平、写作手法和风格更佳。书中首先阐述了导致1812年战争的一系列日积月累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海权论”命题为世界历史中的积极主导因素,海权的影响在1812年的战争中同样不言而喻。马汉“海权论”的这三部著作内容极为丰富。首先,它提出了“海权”的概
本书出版于1892年,分两卷,为马汉“海权论”的第二部经典著作。书中首次广泛使用第一手资料(私人信件和政府文件),通过对1793—1812年间法国与俄罗斯、英国与美国之间战争及其重大意义的通俗表达,阐明作为历史积淀的一个要素并且作为国家以及世界命运的成因——海军所起的作用以及海权总体的影响。
本书作者追溯了空战发展史、指导空战的各种学说及其成败之处以及空战的未来发展趋势,勾勒出一幅空中力量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的清晰图景。
郁志荣编著的《东海维权》是国内本全面深刻论述中日东海钓鱼岛之争的新作。作者留学日本,长期在东海前线维权执法,既认清口本的野心,又熟悉东海海情。在长年累月的海洋维权执法的实践和研究中,通过系统整理、归纳分析,将中日东海之争总结为四个方面:划界争议、资源争夺、岛屿争端、军事争斗。作者在《东海维权》中剥皮式揭露日本占我领土
本书由海军学术研究所资深专家担纲撰写,是国内首本系统研究海上威慑思想的理论。国家海上威慑是当今军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一个新的领域,本书研究和探讨了古今中外海上威慑思想历史发展演变、海上威慑的内在机制、影响与制约海上威慑运用的主要因素等问题。重点对外国海军的海上威慑思想发展和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当今世界各国的海上威慑力
采用多平台传感器、通信、数据融合等多领域先进技术,建立完善的海上监视系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海军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海军新军事变革丛书:海上集成监视系统原理》汇集了诸多研究机构及其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全面介绍了海上集成监视系统设计中设计的海洋环境、传感器及其平台、通信系统、数
本书主要通过研究海上战略通道的特性、海上战略通道的地缘学说及其影响,以及不同时期海洋强国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实践,总结出海洋强国争夺和控制海上战略通道的一般规律,以及利用和控制海上战略通道的主要方式与手段。根据中国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细致研究了中国海上战略通道面临的威胁与挑战,进而解读与我国相关海上通道的地缘态势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