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早*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早*有价值的巨著之一。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外学者推崇,即使在当今也还焕发着农业科学技术的灿烂光辉。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家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即把《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列入其中,作重点介绍,对于其价值及主要内容作深入浅出的说明,此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当时产生了
本书是《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内容涉及到了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并从贾思勰的家学传承、齐鲁文化、齐鲁圣贤文化、农圣文化相关联的独特视角,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研究,科学缜密地阐述了《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的渊源,对《齐民要术》农学文化思想内涵进行了按图索骥式分析解读。全书既有对理论的研究,又有
在动物养殖方面《齐民要术》有6篇分别叙述养牛马驴骡、养羊、养猪、养鸡、养鹅鸭、养鱼。详细记述了家畜饲养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对家畜的鉴别品种、饲养管理、繁殖仔畜到家畜疾病防治,均有记录;对家畜的鉴别,书中从眼睛、嘴部、眼骨、耳朵、鼻子、脊背、腹部、前腿、膝盖、骨形等方面制定了标准;对于家畜的饲养,书中
《齐民要术研究专家学者概览》(中国篇),实质上相当于编辑国内的《齐民要术研究人物卷》,将《齐民要术》研究专家学者统一整理、润色、加工,*后汇编成册付印。又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史》2006年增刊上发表了《对20世纪以来<齐民要术>国内研究学者与成果的分类》论文。本书在此两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参照专家们的*新研究成果,从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内容,被盛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关于渔业生产的文字相对较少但内容和技术观点丰富,在卷六养鱼第六十一篇中辑录《陶朱公养鱼经》介绍了鲤鱼养殖生产技术;在卷八作酱法第七十、作鱼酢第七十四、脯腊第七十五、羹臛法第七十六、蒸缹法第七十七、腤煎消法第七十八和卷
后魏时期贾思勰撰写的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早、*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将它盛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该书成书于公元6世纪30~40年间(533~543年),书中引用《诗经》、《周礼》、《尔雅》、《管子》、《吕氏春秋》、《汜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说: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又说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朝代有更替,时空虽变换,而足用安民思想,永世不变。当今时代,足用安民思想,却又赋予了创新内涵。机械化使农民
本书是以农业区划为主线阐述《齐民要术》的传承和发展。那么,什么叫农业区划?用现代的定义说,农业区划就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方法,是实现农业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区划的科学手段与依据。它是以科学的指导和规划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和基础工作。农业区划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查清农业资源(土地资源
《齐民要术》用了16个篇幅记述了北魏时期的蔬菜生产及技术。蔬菜生产发展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时候便形成了自己的产业,蔬菜产业是由各相关部门行业围绕生产而形成的体系。《<齐民要术>与蔬菜产业发展》这本书,严格地说,应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蔬菜开始写,因为之前的蔬菜生产不能称之
本书基于人类生态位构建的理论框架讨论长江下游的农业起源问题,对长江下游距今10000-6000年间的考古材料做了系统梳理,从古环境、聚落、人工制品、动植物遗存这几个方面充分挖掘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信息,对先民如何通过改造环境和积极干预物种生命周期、最终导致农业发生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就该地区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