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农业推广沟通、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农业推广人员与管理等。
本书在充分利用现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上,进行绿色升级改造;针对土、肥、水、种、膜、农药、机械等核心要素,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健康土壤培养、资源高效利用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并进行技术集成,初步形成了旱垣区标准化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农业问题和粮食安全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农作物生长和产量信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开展农作物生长监测与产量预测研究,可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急需的、实时的农情信息,提高农业生产宏观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系统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作物生长监测和产量
本书在全面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1987-2016年气候数据,首先采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ell气候突变检验等气候统计学方法,刻画了过去30年浙江气温、降水量和日照等三大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然后运用H-P滤波分析技术,对浙江水稻(早稻和中晚稻)、小麦、玉米、大麦、大豆、薯类和油菜等8种主要农作物的单
《土壤动物群落对不同管理方式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响应研究》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田防护林的不同结构位置、农田及防护林区域不同化肥处理方式,农田及防护林区域不同农药处理方式等多种管理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方式的响
本书分析农业生产废弃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前景,从政策法规、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最后结合当前形势列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工程及案例。
我国航天育种研究始于1987年。截至目前,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先后进行了几十次、数千种农作物的空间搭载试验,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的水稻、糯谷、小麦、棉花、番茄、辣椒、茄子、芝麻、烟叶等农作物,丹参、西洋参、枸杞等中药材,大红袍、正山小种、白茶等树种,螺旋藻、银耳等食用菌,百合、牡丹、白莲等观赏花卉
本书以中国休耕制度建设中的耕地休耕规模调控及时空配置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粮食安全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指导,从国家-区域(跨省级行政区)-省域-县域不同空间尺度,按照“中国休耕规模调控体系-区域(跨省级行政区)休耕规模调控实证-省域休耕时空配置实证-县域休耕时空配置实证-中国休耕规模调控
水溶肥技术开发与应用
本书分绪论、上篇、下篇、结束语四个部分,其中绪论和结束语介绍了编写本书的缘起,以及近20年来参与式作物选育种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特点。上篇是来自国外的7个案例研究,对非洲、南美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参与式作物选育种案例进行分析。下篇讲述的5个中国案例,主要是对宋一青博士及其团队在西南地区开展社区种子保育、社区种子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