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7日在哈尔滨市主持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重点强调,东北地区“能源安全保障作用不断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东北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力支撑,东北地区城市“关乎边境和生态安全”。以东北地区为例,揭示城市群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责任主体中处于枢纽地位,是生态环境问题从伦理思考走向实践行动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风险丛生的现实境遇下,在“双碳”目标达成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强化生态责任,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专著《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吸收和借鉴西方传统的“结构—模型”协同治理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等成果,解析中国协同治理兴起的背景、原因和特征,结合我国政治体制、行政框架、社会生态和实际协同现状,从“主体—政策—数据—制度”四个维度,构建符合中国情境的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分析框架。然后,遵循理论与实
环境、社会、治理(ESG)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联合国,在投资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它要求投资者不仅要考虑一个企业的财务回报,更要综合考量这个企业在环境(E)、社会(S)、治理(G)三大范畴的具体表现,要兼顾和平衡投资的经济回报与社会影响。本书介绍ESG发展历史及内涵、ESG政策发展、企业提升ESG管理的途径、ESG评级与标准
本书从地理信息科学视角出发,利用地理学思维和计算机技术,深入探讨生态文明模式的调查、分类与应用,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本书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文明模式调查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模式的概念与分类,设计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模式调查与挖掘的创新思路与方法,阐述了中国生态文明模式数据库建
当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与农业中得以快速应用,中国在无人机遥感硬件与算法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了总结已有成果、推进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该领域的深度应用,本书系统梳理和介绍了可用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无人机与传感器、基本原理与方法、典型生态系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应用案例。本书较全面的总结了当前中国在无人机遥感硬件与算法领域
本书从中国广泛实施产业政策的现实问题出发,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分析框架系统评估了产业政策的环境效应。全书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研究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思路、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界定了本书研究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第三章论述了产业政策实施的制度背景与经
本书从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全面阐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生态价值、流域生态保护的外部性理论,总结分析了生态补偿实践以及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研究成果,提出了生态共建共享的全新理念,论述了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定量分析了流域水资源经济价值、水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水生态效
本书以离散型工业行业的产排污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我国当前工业体系按照离散型行业特征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常见离散型行业及典型I艺流程及产排污特征,并以电子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主要产污环节识别和产排污量定量识别及产排污系数制定的研究,为了解和掌握离散型行业产排污特征、开展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提供依据。
本书共分9章:第一章,概述,重点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特色与技术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章,研究的相关理论,重点介绍空间信息技术,遥感信息提取、生态环境时空演变与识别、面源污染响应下的种植生态区划的相关理论;第三章,洱海流域概况,重点介绍流域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自然地理情况、自然资源情况、社会经济概况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