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国际影响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我国涉外法治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培养合格的涉外法治人才以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法学教育的使命担当。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外课程教学始终是本学院的教学特色。经过多年的培育,学院涉外法治课程体系成
变动中的区域国别研究对于当下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区域国别研究、服务于国家战略是学界必须履行的时代使命。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界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本书稿是第十六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优秀稿件合集,共汇集17篇研究
本书为1816年来华觐见清朝皇帝英国使团副使亨利·埃利斯所著,以时间顺序详细记载了该使团访华行程,介绍了使团在华所见所闻,保存了大量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始材料,对于研究晚清中国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公元1816年,阿美士德勋爵受命出使清王朝,以期与满清朝廷商讨中、英贸易外交事宜,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国门,史称阿美士
本书以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一历史事件为考察对象,以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机构中的超千幅艺术作品及档案为核心资料,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关注使团对于中国艺术品的(礼品)的收集和认识,对中国社会风貌、人文环境的人类学考察与描绘,对中国科学技术、自然地理的博物学考察与描绘等几个不同面向。重点就使团视觉
本书朝鲜诗人金昌业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作者随朝鲜使团出使中国为背景,再现了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社会风貌和宗藩外交制度下中朝两国的的文化认同与差异。作品以写实笔法描绘出“辽东山海关北京”驿路上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诸多方面的所见、所斤闻、所感,是朝鲜历年来华使者所撰燕行录中的典范,也对后世朝鲜燕行文献和对
本书是越南后黎朝黎贵惇以甲部副使的身份奉命出使清朝时随笔所记。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第四册所收录《北使通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影印越南汉喃研究院藏抄本)为底本。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一带一路”外宣报道语言政策的认知机制、“带一路”外宜报道语言政策的话语策略、基于DALP“带一路”新闻语篇的认知机制与话语策略的互动研究、研究结论。
本书面向中欧非科技合作的重大战略需求,综合欧洲、非洲各国科创要素,评估中欧非科技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全面梳理中欧非第三方市场科技合作的模式,并剖析中欧非科技合作的重要国别、领域和合作模式,提出促进中欧非务实科技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是关于当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的通俗读物。作者力图以较为轻松和大众化的笔调,讲述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某些问题,使读者从学者的分析中对国际问题形成较为理性理解。全书分为七个板块:“中国与世界”“国际关系”“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拉丁美洲”“欧洲”和“研究方法”,每个板块下有对应的时评文章,这些文章
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全面阐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理论逻辑、价值基础、基本路径、实践平台、必由之路以及全方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系统性、权威性理论研究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