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辑中,不论是对小国之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辨析,还是对印尼马菲三国“小多边”安全合作实践的梳理,抑或展示大国博弈之下伊朗核问题的复杂性,都力图说明在小国的对外决策中应对大国是主要挑战,厘清体系结构、小国特性以及非对称关系等影响小国决策的要素。印尼是东南亚的地区大国,也是国际上的“中等强国”,这得益于其独特的国家特性和
本书刊发了9篇学术论文、1篇书评和2篇会议综述。内容涉及以下主题:新冠疫情下的中日关系、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周边交往、安倍内阁对华政策、印度对华战略、菲律宾政府对华政策、日本对南亚地区的政府开发援助外交、澜湄合作机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纳土纳群岛附近水域捕鱼等。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实施以来,规模发展迅速,但问题也很明显,其主要的问题是专业学位博士的特色与内涵定位的问题。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简称工程博士)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已有研究更多关注专业学位博士的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案例、其他国家经验比较等方面,而对专业学位博士内涵认知方面的研究寥寥可数。由于对专业学位博士内涵认知领
本书以“中外关系与近现代中国研究”为主题,以李育民教授在“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对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开篇,文章论述了中国近现代条约研究的由来、研究内容、研究现存问题以及研究方向。李育民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之后,条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进展,呈现由政论趋向学术、由主体趋向完整、由直观趋向理性、由单向趋向多元、由零散趋向
本书是2021年10月份召开的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本届会议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保加利亚外交部外交研究所承办。该书汇集了中国及中东欧国家智库、高校学者及政府官员的相关英
本书首次通过系统性框架,为读者了解政治行为体如何通过叙事在新环境中塑造秩序提供精彩解读。为了解释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作者探讨了行为体如何设计和形成特定的叙事,以及第三方如何来理解这些叙事并与其互动。本书围绕国际关系中的主要概念,通过探究秩序、行为体、不确定性和竞争者四个主题,展现了战略叙事影响权力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与局
本书是本书是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国际发展领域十余个资深专家团队,以“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为主题开展研究,力图响应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全球层面加快推动国际发展合作体系整合,为携手构建更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本书为课题的系列成果之一,本书共由12个专题报告组成,包括主报告“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
本书是东方编译所译丛中的一本,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关注国际关系学对于差异的研究,旨在探索整体与部分以及相同与差异之间关系。作者探讨了早期现代社会和政治思想构建时空想象的方式,提供了对各种早期政治思想家的新鲜而独特的历史解读,对国际关系理论忽视了非西方国家的体验、视角与观念进行批判,弥补了国际关系学在解决文化差异方
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从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视角对中国古代外交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开创性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本书通过13个命题辩论,包括一多之辩、和同之辩、义利之辩等,对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进行剖析,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挖掘,探讨国际关系理论的开创性发展,为中华经典国际关
本书在建构“身份地位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借由相关解密外交档案,探究了1945年至1967年(二战结束至东盟成立)期间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揭示了这一政策实践对东南亚的区域影响。研究认为,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是其东南亚政策而非现代意义的区域合作,但在区域“身份地位化”进程中,英国的政策实践从合作成员共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