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文学人类学在20世纪末逐渐进入学界关注视野。文学人类学是在改革开放的语境中发生发展的,三十年来坚持跨学科和前沿性的探索研究,在学术上致力于中国话语的建构。《百色学院学报》经与全国文学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协商,自2008年第6期开设文学人类学研究,叶舒宪研究员为栏目主持人。至
本书既是对该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流派人物等内容的整体梳理,也是对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史和学术成就的全面总结;既是人类学研究的必备工具书,也是该学科的入门启蒙读物。本书包括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架构、分支学科、理论流派、重要著作、研究方法、主要民族和族群、文化事项、重要中外人类学家、学术团体等。
本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收录了29位学者2021年发表在《贵州民族研究》学术理论文章,内容涉及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等多个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仅能促进各
《市场中的民族与国家:论加德满都游客区的族性动力机制》是一本研究族性变化机制的海外民族志。族性是民族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概念。自族类共同体诞生以来,族性便是富于变化的,其变化的规律亦为学界的关注焦点。《市场中的民族与国家:论加德满都游客区的族性动力机制》以加德满都的一个游客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时间、人群和商品进行了详
本书是著名学者费孝通的经典名作,包括了《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三部分内容,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区别,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分析了美国人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美国走向繁荣富强
河西走廊地位独特,既在地理上同时连接着中原、北部草原、西域绿洲与青藏高原几大区域板块,又在历史上纵贯古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多种文化曾在这里交流交融,内涵十分丰富,是“观察中国多元互构、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切入点”。围绕这一“切入点”,《从河西走廊看中国》系列专题文章内容涉及河西走廊的历史
民族离不开文学,文学绕不开民族,两者如影随形。本书首先对民族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引介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政治学、文学等不同领域的思想论述,追溯外围绕民族主题展开的文学研究历史,反思民族建构的意义,展望民族想象的未来。然后,通过经典案例评析和原创案例示范,阐释基于民族视角的文学研究范式。后展示了民族话题的多重维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系作者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期间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访问交流的学术成果,下篇为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收录了俄罗斯民族学者有关俄罗斯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俄罗斯民族学发展历程等方面的文章。本书围绕俄罗斯社会与民族状况、环境与小民族生存中俄比较研究访学
华侨华人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宣传载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强大精神支柱。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继承者、传播者和展示者。《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精神》以中华民族精神在华侨华人生活过程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化进程中之传承与嬗变、整合与传播、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里,我们的共有家园建设纷纷立足于各自所在地区、行业、领域、单元、岗位。只有通过各地区干部群众同心干、各民族男女老少齐努力的社会“位育”,才可能真正搞好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建设,形成各族人民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局面。因此,具体地方具体民族的共有家园位育,对于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