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编研究了循化县大寺古村发现的家藏文书档案。这些文献资料大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清代大寺古村与白庄镇的判决书1份;藏文书写的信件1份;大寺古村地契7份;婚约书1份;有关婚姻案的诉状2份;乾隆十八年、四十六年、嘉庆六年官府给大寺古村的谕旨委牌3份;其余多是清水工大寺古村与瓦匠庄村关于水利的诉状、判决书、批复、执照、申
本书内容分为泥河湾——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考古百年、揭秘泥河湾、探秘东方人类的文明四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视角介绍了古泥河湾人的生活习性、泥河湾博物馆馆藏文物及泥河湾遗址公园等,通过数字赋能的出版方式展现给广大读者。
专著。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大像山石窟文化的作品,主要介绍了大像山石窟造像和壁画艺术特色、保护现状、大像山石窟大事记等重要内容,同时收集了历代与大像山相关的楹联、匾额、石碑、木碣、诗歌、词赋、散文、戏曲、传说故事以及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著作简评,从而使读者对大像山,特别是对其文化内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该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本书由著名敦煌学家、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撰写,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胡伟翻译,是一部集学术性、艺术性与文化关怀于一体的敦煌学研究作品。本书以唐代吐蕃王朝占据敦煌时期的莫高窟361窟为切入点,收录187幅敦煌研究院独家提供的高清洞窟细节与解析图片,研究该洞窟内的造像、壁画与写本等文物,与传世文献对照,分析这一时
本报告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哈密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编著,是对1988年、1989年、1992年、1993年和199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掘的天山北路墓地资料的全面公布。天山北路墓地是迄今为止哈密绿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
本报告是三峡库区重庆涪陵石沱遗址1998~2001年度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遗址发现有商周、六朝、隋代、宋元和明清五个不同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包括灰坑、灰沟、墓葬、窑址、房址等,出土有陶器、瓷器、石器等大量遗物,为三峡库区不同时代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本书系首都博物馆承担石景山南宫净德寺遗址明宦官墓出土彩绘漆棺保护修复项目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该项目基于大量科学实验,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及成果应用等方面全面地对考古出土非饱水漆木器的保护方法进行了梳理探讨,首次创新性地对中国北方出土典型非饱水类型彩绘漆棺进行科技保护;综合采用多种现代仪器对漆棺制作材料和成型工艺进行科学认
《青年考古学家》(第3辑)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在全院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编纂的学术年刊,收录青年学子的习作共计16篇,内容涵盖学理学史、考古研究、遗产研究、读书札记等方面。《青年考古学家(第3辑)》秉承严谨求实之学风,弘扬探索求真之精神,以期为业内学子提供一个发布新思路、开展学术交流的学术平台。
本书梳理盘龙城遗址历年出土的陶器材料,对盘龙城遗址陶器的各类型及其发展演变、分期与年代进行了探讨;在分期研究的基础上揭示盘龙城遗址陶器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过程、陶器的出土背景与使用情景、陶器所见区域间的文化互动,并利用岩相分析观察了盘龙城遗址陶器的生产技术特征;最终围绕陶器文化、功能、技术三个要素讨论,探索陶器所展现的盘
本书梳理了2012年以来盘龙城遗址的环境考古工作,主要包括陆地考古勘探、水下考古勘探与试掘、湖泊地形测绘、湖泊钻孔植物遗存分析、典型剖面沉积物分析;在对环境考古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盘龙城遗址的地貌形态、河湖分布与生态环境;最终对商文化时期盘龙城的聚落景观进行了复原,进而对同时期盘龙城周边聚落的空间分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