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史颂》是印度尼西亚满者伯夷王朝(Majapahit,也译麻喏巴歇)的一位宫廷诗人普腊班扎(Prapanca,笔名)所写的赞美诗。全诗共98个诗章,译成中文只有3万余字。但这部诗作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有无可替代的史学价值。这部诗作对满者伯夷王朝最辉煌的时代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几乎涵盖整个马来半岛的政治势力版图,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本书是第13期,分为“特稿”“国别和区域聚焦——多
因为游学、科举、仕宦的需要,北宋士人长期远离家人及乡里。这个现象导致了这一政治文化精英集团的成员常常无法践行其对父母的供养、哀悼及丧葬义务。本书强调,士大夫生活中存在的履行家庭责任及追求职业理想的种种冲突,既未降低孝道在他们自我身份标识中的重要性,也没有减弱入仕对士大夫的吸引力。相反,北宋政府及士人自身努力调和这一矛盾
本书包括斯坦因三次中亚新疆探险所获敦煌、于阗、吐鲁番等地的古藏文文献。
"本书对陆锡熊《宝奎堂集》《篁村集》《宝奎堂餘集》《篁村餘集》《詩文補遺》等做了标点整理,并附其祖陸瀛龄《赘翁诗遗》、其母曹锡淑《晚晴楼诗稿》、其外祖曹一士年谱、陆锡熊年表等,对于陆锡熊的相关资料搜罗齐全。陆氏诗文创作颇具大家风范,其少学为诗,篇什甚富,且与乾嘉学派文人过从甚密,时有唱和。又通经史,勤勉于学,学术文章词
本书以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为研究材料,在法藏、英藏写本叙录的基础上,对写本的外在特征和思想内容进行研究,对各写本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比对,进而进行写本缀合,并以IOLTibJ628号为底本整理一部完整的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并完整地翻译成汉文,加以注解。尽力复原《入菩萨行论》这部重要的大乘佛教经典的原貌。
《丝路文明》(第七辑)收录了王素、郑炳林、荣新江、王子今、魏义天、森安孝夫、高田时雄、菅沼爱语、王永平、马娟等人17篇文章,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名义考》共十二卷,其中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该著以笔记形式解释经史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名义,全书共释534条。多数条释不止一词一事,算上一条多释,则全书实际解释975事。
本书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铜镜著录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著作,收录了上起齐家文化,下迄清代的铜镜293面,按朝代先后排列,每一朝代再按类型排序。每一面铜镜都有高清整体大图(部分品种还有大量细节图及拓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时代、规格、来源、器型与纹饰描述、相关考证等,图文并茂,全面呈现了馆藏铜镜的基本形态、历史演变及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