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航运与物流安全·绿色·智能技术研究丛书:中部崛起与构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自生能力研究》立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自生能力的现状与内河航运特色,在研究自生能力形成与演进机理的基础上,就如何建立和完善自生能力形成机制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并为提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自生能力的提升战略与制定提升自生能力的相关政策提供参
《海盗共和国:骷髅旗飘扬、民主之火燃起的海盗黄金年代》以四位海盗人物的生平为主轴,生动再现了被称为海盗黄金十年(1715~1725)的历史场景;作者试图重新建构殖民地平民百姓眼中的海盗形象及其与美国革命的关系。
本书稿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提供,为《国家航海》系列的第十六辑,系“海关文献与近代中国研究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专辑,收录学术论文9篇、书评2篇、导言1篇等。本辑所选论文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研究深入。有的论文论述了近代海关建立与清末民初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有的论文论述了海关学校在近代海关建立和发展中的作用,有的论文探讨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港口篇主要介绍国际航运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航线与运河;第二部分船舶篇,主要介绍航运业最重要的固定资产即船舶的相关知识,船舶相关市场情况以及船舶融资的主要途径;第三部分海运篇主要介绍海洋运输的对象、方式、主体及市场;第四部分为综合篇,主要介绍了国际航运组织、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指数及国际航运法规
本书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和广东航运文化的论文集,从广东的航运发展角度对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航运历史文化的关系做了相关的剖析。本书为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研究也比较广泛,适合作为研究人员探索广东海上文化的参考用书,也是一本适合普通读者拓展知识面的读物。
近代上海城市的演变,与港口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的相关性一直被关注,并在对外贸易等方面有不少相关的研究,但这些成果多属定性的泛论,或仅关注于对史实的考据,未能上升到理论范式的高度,缺乏对"港-城"关系的深入探讨。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对近代上海的港城关系(1843~1937)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在界定城市、港口地理空间的基础
本书稿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提供,为《国家航海》系列的第十四辑,收录学术论文11篇。本辑所选论文涵盖内容广泛,研究深入。在文献考证方面,如通过《太平广记》研究唐代漂流人的情况;在中外关系方面,如从《申报》研究近代以来的南海争端问题;在海洋经济方面,如专门论述12世纪以后中国南部海洋经济的发展;在航海地理方面,有对海道针经
长久以来,海洋一直被认为是男人的领地,但是本书作者发现,女人也在其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包括以玛丽·里德和安妮·邦尼为代表的女海盗,丈夫去世后依然在好望角地区活动、年仅19岁怀着身孕的女航海家玛丽·帕滕,以及在风暴来临时救助过无数船只的灯塔女英雄格雷丝·
本书实用性与趣味性兼具,适合韩语学习者特别是想要赴韩旅行的人群。从赴韩前的准备到退税离境,涵盖了旅行中碰到的各种场景,每个场景中穿插了实用单词、对话及旅行信息,既能满足读者对旅行攻略的要求,又能帮助读者学到旅行中必备的韩语,在同类书中出类拔萃。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海上帝国》记录了20位船东和金融家如何缔造并扩大自由贸易时代。通过记录20位当今领先航运商业领袖的非凡个性、挑战和成就、他们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这些伟大的开拓者、巨头和实干家们的激情、看待局势的视角和他们所采用的战略,洞察一个巨大的航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