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以“文化人类学”学科理论为主要理论视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田野案例是对人口较少的民族--鄂伦春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进行调查和实证评估。书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由第一章至第五章构成,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空间观与文化空间理论、身体与身体感、地方性知识与地方感、文化记忆、物的分类与物
张传玺先生是当代知名的历史学家,1958年他率中央民族学院学生张元庆等人在武定从事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撰写了《武定县万德区万宗铺村彝族社会历史调查》,该报告包含慕连土司历史,报告收入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内部编印的《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1986年10月出版的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彝族社会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古城,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亲切驻足,同时指出,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本图书以生活在广东东部粤东地区的潮汕人和客家人为主要载体,按照历史纵向的时间顺序进行推进,介绍了潮汕及客家地区的建筑、风土人情、物产及传说故事等内容,以风趣幽默的笔触记录生活在粤东大地的人民的精神
自2004年起,作者在云南省元阳县箐口哈尼族村进行了长达十六年的扎根研究。当地正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书稿梳理了这一景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在对这一景观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如何既注重营造奇特景观又注重保护生态的政策、行为。书稿深入挖掘在当地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提升的背景下,当地村民精神世界发生的变革,既有对寻常
系统阐述了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类型;从旅游文化产业、工艺文化产业、医药文化产业、民俗文化产业、体育文化产业、文学出版文化产业及娱乐休闲文化产业等方面分析了仫佬族特色文化保护与产业化的成就,指出了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
“江西文化符号”丛书是江西宣传文化系统合力打造的一套精品图书,集合了12位江西省内资深专家、优秀作家参与创作,选取了《红色文化》《山水文化》《陶瓷文化》《临川文化》等12种最具代表性的江西文化符号作为第一辑出版。这12册书,堪称12张江西对外宣传和形象展示的“金色名片”。《客家文化》(英文)是丛书中的一本,其系统梳理了
丛书以公元前4世纪已经出现,并一直不断延续使用,连接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乃至更远区域的西南丝绸之路为主线,分别从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地理、民族发展演变和人群宗教信仰,以及沿线的考古遗存、风景名胜和文化遗产等方面,来立体呈现这一条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国际大通道的丰富内涵;揭示在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发挥着民族文化走廊、
本书是一部关于金秀瑶族智能手机应用的民族志研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金秀瑶族卷入了一场由智能手机主导的信息洪流之中。“屏幕化”生活一方面深刻改变了瑶族内部的人际交往与社会互动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大大加强了瑶山内外的交流。在“走出去”与“迎进来”的双向互动中,金秀瑶族社会发生迅速改变。本书即旨在记录与分析这一变迁,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涵盖了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研究的几十个焦点和要点问题,故谓之“要论”。该“要论”针对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问题中的两大主题内容:前者的中心是考古学文化,涉及长白山区系跨国区域几乎已确认的所有考古学文化;后者则尽可能对应已知的考古学文化,进行各自族系的讨论。《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在探索长白
该书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组织开展的内蒙古旧志影印出版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此次影印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咸丰刻本《蒙古游牧记》为底本,开展相关工作,原样再现了清咸丰刻本《蒙古游牧记》的版本历史风貌,为系统开展历史上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核心资料。此次影印出版,优选底本,原汁原味地展现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