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10-1911年中国东北的社会历史和各国在华交往博弈为研究对象,考察清末中国的环境状况与相关地区力量。资本主义全球市场的经济掠夺引发了东北的环境问题,俄、日、美等列强借治理环境名义,企图进一步扩大在东北的权益,而清政府试图"以夷制夷",进行回应与制衡。本书认为,这场博弈是近代中国应对列强主权侵犯的一个历史切入
本书作者通过广泛查阅传世文献中的唐人别集和总集以及出土文献中的隋唐石刻资料,历时四五年,集得350余篇隋唐僧尼碑志塔铭,逐一进行了校勘考订。在文献来源上,录文力求原始、准确、可靠,从而为隋唐相关僧尼及其他历史研究提供多方面新的史料。
本集刊是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等单位所办专刊,集中展示了元史研究的重要前沿成果。此为第39辑。
论文和翻译论文十篇左右,论文以中国古代史从汉魏至隋唐史研究为主体,延续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开创的研究风格和优势,研究角度涉及政治史、制度史、地理、社会等以及新出文书和碑刻的整理和研究等多个方面。
效法《三国志注》的注解体例,以“增事实、聚异同”为基本思路,增广事实、聚汇异同,通过列陈相关史实、原典、传记材料、文学记叙等对《至正直记》所呈现的内容予以疏解,为阅读者提供提示性文献信息,使其通过史料比略和对照以判别区畛,明其本末。对于常见文献,尤其是宋以前文献,注释则尽量从简。末附赵孟俯《阙里谱系序》、归有光《静斋类
本书稿深入探讨了新疆罗布泊地区现存考古遗存的文化面貌与特征,在墓葬、城址材料基础上建立系统综合的考古编年框架,并结合遥感考古、环境考古、体质人类学、艺术史学、文物学等多学科手段,复原该地区的历史演变图景。
第1部分主要是讲述土耳其革命的起因。 第2部分作者将土耳其革命来袭后的自身见闻都写在了里面。 第3部分是以思考为主。既有作者对于土耳其革命的思考,也有很多从土耳其革命中走过来之人的思考,这些人有些是学生,有些是商人,有些是从事金融行业者,有些是从事外交工作之人……
本书根据越南历史的时空发展脉络,分为如下内容: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三章,简要介绍有关越南历史的方法论问题、越南的概况,以及今越南地区史前考古和族群的形成;第二部分为第四至第六章,主要是关于今越南北部及中部北区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作为中国郡县的情况(从公元前214年到公元968年,长达1802年);第三部分为第七至第九章,重
本书主要论述“知日”不能不知的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定位共性,也关注个性。例如,国家的共性是国土、国民、政权,而日本的个性是延续至1945年战败的“神话史观”:国土是神“生”的、国民是神的子民、天皇“万世一系”。又如,“汉字文化圈”的共性是汉字、儒教、佛教、律令制,而日本的个性是由“真名”(汉字)衍生的“假名”、以“
书稿是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孟昭毅数年间四次去印度学访、旅行、考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对印度进行了古典文化、古典文学巨著、中印文化交流等详细介绍,其中不乏将复杂深刻的印度历史思想和文化内容说得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佳篇,让我们得以更真实、更具象地了解那个陌生而显得有些神秘的邻邦。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国际力量格局重组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