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学海》是南宋时期辑刻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宋左圭辑。全书刊成于宋咸淳九年(1273),分10集,收书100种,1所收各书多属于子部的艺术、谱录、杂家、小说及集部的诗文评类著作,内容涉及异闻掌故、工艺制造、饮食、动植物、书画、文学评论等,大多数是唐宋人的著述,间亦有汉晋人的著作。此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选诗句图等配一九二
《古文尚书考》,惠栋撰。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广征博引,参照《左氏春秋内传》《说文解字》等古书所著录的《古文尚书》並附閻書十四條,从篇数、篇名、篇次、文字、内容、史实、典制等方面辨析东晋梅赜所献孔传《古文尚书》之真伪,揭示其为伪书,全面闡述孔壁古文爲真,梅氏古文爲僞。下卷分别節取古文《尚書》二十五篇之文,廣引群籍,一
《春秋权衡》十七卷,宋刘敞撰。刘敞重视经文,以经评传,十七卷内容都是围绕《春秋》经文来辨析《左氏》《公羊》《穀梁》三传之讹误、评判三家之短长。其议论顺序上则是先《左氏》,次《公羊》,而后《穀梁》;其章节安排上则是《左氏》七卷,《公羊》六卷,《穀梁》四卷。在评议《左氏》及《公羊》时,刘敞不仅以经评传,同时也对《左氏》杜预
本书是近代国学文献汇编的第五辑。近代以来,有关“国学”的讨论甚嚣尘上,本书收录近代以来期刊文章近千篇。近代以来,期刊一直是国学论战为主要阵地。通过对近代以来,国学期刊文章的整理,意在探讨在当时的语境下,国学发展的趋势,为近代国学的演变厘清脉络,为时下的国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作者桑兵,教授,长江学者。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
本书共分为六个篇章:爱国篇、诚信篇、修身篇、立志篇、治学篇、立业篇;每篇都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主要节选了与该篇主题相关的经典诗文,第二节为与该篇主题相关的经典小故事,列举中国古代先贤志士的优秀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书为《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所收图书的图录,每种书选卷端或序跋页,第二辑以人为单位专题出版,便于梳理学术脉络及思想变迁,网罗来集之、朱骏声、管庭芬、王继香、姚燮、平步青、陶方琦和陶濬宣八人未出版稿抄本四百六十余种。选目主要原则为:国家和省珍贵古籍优先选入原则,将第一批至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中浙江图书馆藏未刊印过的稿
本书是一部通俗类国学典籍解读作品。本书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上大量有趣、有料的故事,以新观念加以解读,阐明了为人处世中的进退之道,以期能让当今大众有所悟、有所得,从而过上更美好的人生。本书从通史和国学中汲取智慧,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商君书》《孙子兵法》《论语》《孟子》《小窗幽记》《增广贤文》等典籍中的为人处世之道进行
本套丛书是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季羡林谈国学》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所写有关国学的精彩文章,从“国学漫谈”,到国学的范围,再到国学的重要性,通过引证
本书为研究廖平的专门学术著作。作者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切入视角探究廖平的经学与思想。廖平以研究经学、实践孔子之道为本愿,思考如何让孔子走入当下的世界,以经典规划中国与世界的秩序。本书从两个层面切入探讨,首先是廖平如何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如何用孔经重构世界秩序,其次是廖平的学术所表现的时代性。通过研究发现,廖平
元明清时期,蒙汉民族间交融最为密切且逐步走向深化。大量的蒙古族文人写作汉语诗文,以诗文集或散见于别集的形式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蒙汉文学交融文献。基于现存的诸多未加系统整理的文献资料和长久以来对此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米彦青老师,于2016年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