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剿夷与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之复兴四章,讲述了中国近百年间历史的演变、文明的冲撞、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4年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即邀请国内外数十位专家组成编委会,以著名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为主任编委,开始出版《民国研究》,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的园地。《民国研究》目前为半年刊,入选CSSC
近代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中,学者之间的相互往来、著作的相互翻译、思想的相互启发等,在彼此交流中实现了适应各自社会需要或自身发展的创新,从而达成了双赢。本书即是对这种互惠与双赢的历史事实的探讨,这不仅有利于纠正以往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偏面强调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的单向思维定势,而且对进一步分析近代日本知识建构中的中国因素
在仍然受家庭、家族和地方观念束缚着的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为什么能够发生19051906年抵制美货那样同仇敌忾的爱国运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本书超越主要从民族觉醒角度进行的传统解说,一方面到社会结构性变革过程(如市场联系的扩展、信息传播的近代化以及各种市民团体的出现等)之中去探讨运动的时代特征,一方
《近代史资料总139号》内容包括:锡良函稿、美国人信函中的慈禧宴会、中国海关《十年报告》(1902-1911)选译、汪荣宝致陆征祥手札、升罗悖语、六二回忆、孙瑞芹自传、战后琉球问题资料选编。
近代日本为满足侵略与殖民需要,采取个人踏访、官方扶持、设立机构等各类手段,长期、系统开展对华情报调查,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军事、社会、文化、民俗等诸多方面。调查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见闻录、调查报告、统计资料、研究专著等原始文献,客观上为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地方史
《中国近代史》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中国近代史》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
《蒋廷黻文集》为“南开百年学术丛书”历史学编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蒋廷黻文集。蒋廷黻,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蒋廷黻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兼采中外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
本书收录了《明清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分期》《明代的中央集权、内阁和六部职权的消长》《明代在东北黑龙江的地方行政组织——奴儿干都司》《关于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史料处理的初步意见》《明清的“两京”》《清入关前满洲族的社会性质》等文章。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的学习辅导书。本书遵循该教材2018年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1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复习笔记(含知识框架),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典型题详解,精选部分考研政治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