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规》2卷,论述经带胎产诸疾证治。《小儿则》2卷,论述小儿常见病的证治。《痘疹诠》4卷,专论小儿麻疹、痘疮、斑疹的诊治、转归、护理等。《外科钤》2卷,论述外科疾病的脉候、症状、治则、治法、方药等内容。《本草正》2卷,论述常用中药300种,详述其性味、功效、禁忌。《新方八阵》2卷,创制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
《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医贯(典藏版)》主要内容为玄元肤论、主客辨疑、绛雪丹书、先天要论(上、下)、后天要论等。
在知识爆炸年代,每天发表的中医文章,数以十计,甚至百计。所以,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论文中,发掘被湮没的佳作,发现新推出的精品,及时把它们介绍给读者,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中医好文选》可考虑以临床医生为主要对象,提高其综合素养为宗旨,不定期地连续出版。《中医好文选(第1辑)》每篇好文加简要按语,画龙点睛,提示价值所在。《中医好
中研讲稿系列中医的思考与实践
本书是作者各个时期作品之集大成,详细阐述了中医历史故事、中医文献研究、中药功效研究等,其中也涵盖了作者关于中医的理解,如气功原理研究综述、历史悠久的中药麻醉,也包括一些作者的中医科普文章,如丧制与健康、笑喜悦健康等。
本书90卷,是清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科书。将中医内容分门别类,采精发蕴,编成医书15种。即:伤寒论法、金医要略法、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
《中医经典诵读(大字注音版)》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精选了适合中医启蒙的经典篇章,长期诵读可加深对中医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有益于身心健康。《中医经典诵读(大字注音版)》甄选了历代名家精粹,包括医史篇、基础篇、诊法篇、中药篇、方剂篇、医经篇,主要选取歌诀形式,易于朗诵。
《医学传心录》共八十八章,整理后分为两大部分。靠前部分为“基础篇”,共计十四章。从诊脉传心诀到平胃散加减歌,按望、问、切、药物、方剂排列。第二部分为“病因篇”,将病因赋中总括的七十四章,分为内科五十九章,外科三章,五官科六章,妇科六章。内科又分为总论八章,各论五十一章,使《医学传心录》更具条理性,方便读者阅读。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盖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