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土壤改良、病虫害管理、生态循环系统建立、可持续农业流派以及如何搭建适于本土的可持续农业技术体系。每部分介绍包括基础理论、观点与本土实践案例。注重每一个案例的本土条件解读,强调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农业技术,引导读者理解每一个案例背后的原理、思维与指导思想,以便读者能够回到自身的条件,探索适合自己的适用技术
本书分析了生态农业在技术实施和政策层面所具有的潜力,探讨了生态农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如何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气候适应能力,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粮食体系。通过在肯尼亚和塞内加尔的生态农业推广实践,分析了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从而为国际组织等相关机构制定生态农业推广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唐末或五代初期撰写的一部农书,对农村居民的生产活动及后世农家历的编纂很有影响。北宋天禧四年(1020),与《齐民要术》一起被朝廷刊印。其中包含医学技术部分。范老辑复之稿本,根据资料内容的多寡,择善而从,并有序加以排列、校勘,虽由于资料原因,未恢复全书原貌,但为今人研习创造了条件。
本书系统总结了早期农作物遗存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植物大遗存、微体遗存和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了部分早期农业起源、发展和传播的新证据,以及气候环境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农业起源研究的前沿方向进行了展望。此外,本书以郑州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13处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的植物考古分析和14C年代测
本书以技能培养为主,尽量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全面系统讲述每种动植物的生理特点、管理技术,通过本书学习不仅能从实践技能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有更大的升华。全书共分六章,包括粮食作物种植技术、经济作物生产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畜牧业生产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重点介绍了种植、养殖的基础知识。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绿色农业概述、生态农业视角下的农业实用技术、生态农业视角下农业高产技术创新、生态农业视角下农作物次生代谢的作用等。
本书是隋代河北籍学者杜台卿编纂的一部岁时民俗文献,此书按月为次,详细记载了我国中古时期传统时令、民俗以及相关的文人诗咏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但《玉烛宝典》在国内约于宋元以后亡佚,幸赖日本保存有其书之古代钞本。本书以日藏《玉烛宝典》钞本为研究对象,对文献整理,比较分析日本尊经阁文库本、内阁文库本、依田利用考证本等古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全世界都在使用或传统或先进的技术从事农业生产。但在城市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有多少人了解田野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在采买食物时,我们是否想过购物车里食物的来源?本书对农业作了一次循序渐进的概览,先从最基本的农业资源土壤讲起,展示了土壤的重要性,然后转向生长其上的作物和动物,进而对农产品贸易以及现代
本书梳理了中国传统农学、农书涵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农学学科系统性和中国传统农书特殊性的分类法。继而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以来的农书研究史,揭显、剖析了125年间研究范式的转移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时代主题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宋代农书为典型,探讨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论述宋代综合性、耕作类、
《广群芳谱》原名《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原作者是王象晋,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汪灏将《广群芳谱》增删、改编、扩充,成书,收录在《四库全书总目》“谱录类”著录。全书一百卷,包括天时谱六卷,谷谱四卷,桑麻谱二卷,蔬谱五卷,茶谱四卷,花谱三十二卷,果谱十四卷,木谱十四卷,竹谱五卷,卉谱六卷,药谱八卷。共11个谱。汪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