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科尔沁沙地为例,在全面把握该地区因农牧系统冲突导致“生态贫困”后果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展示国家在科尔沁地区实施的一系列环境与社会治理政策,从微观层面“深描”案例村庄从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系统到探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绿色小康的特色化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政策、组织、技术、文化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祯农书》由元代王祯编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显斌研究员解读。《王祯农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它以代表北方农业的《农桑辑要》和代表南方农业的《陈旉农书》为主要蓝本,首次融合南北农业的内容,被后世《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大量引用。原书分三个部分:《农桑通诀》《农器图谱》以及《谷谱》。其中《农桑通
本书内容讲述:社会生态农业的英文简称为CSA,CSA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传到美国,在北美兴起,随后在世界各地开始发展。这个理念在各个国家其实都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名称。其特色是由一个农场和一群消费者建立一个固定的产销关系。一百年前美国土壤局局长富兰克林·H·金博士来到东亚做田野调查,在考察了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地的农耕文明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于2018年4月在罗马举行了“第二届生态农业国际研讨会:推广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与大会期间发起了推广生态农业倡议。本书收集了本届大会的演讲稿,详细记录了大会的整个过程。从开幕式致辞、主旨演讲、小组讨论、生态农业区域评
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国之大纲。几千年来,农民一直在祈丰收、求温饱,但历朝历代都没能圆上这个温饱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端稳了饭碗,并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诞生了,决决大国,为农设节,重农爱农,于兹为盛。本书以长诗《丰收赋》为纲,以一万年中华农耕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政策为对象
本书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的作者,带着自己的学生、遗产地传承人,在十多年深入遗产地农村的日日夜夜里,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踏村入地的田野调查中,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园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给遗产地乡村青年的授课和互动中,所形成的系列成果,因而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一部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科史、教育史研究的新角度切入,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从档案等原始文献史料入手,在清季社会、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制度性变动中,厘清农学在近代中国的起源、流变的脉络及在此过程中遭遇的困境,进而考察农学从知识走向制度的转变,探究晚清农学困境的深层次成因。通过对与农学有关的文本有实践争论的分析,进一
《中国农业史概论》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农业起源、发生与发展历史过程的教科书。本书从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到夏商西周粗放农业的发展,再到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传统农业产生及其发展,以及近代农业顺应历史潮流发展变化,从农业土地制度、农业税赋、生产工具、农田水利、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农作结构演变、园
本汇刊折衷各家分类,拟按1农业综述(包括农业政策、制度等)、2占候/时令(气象)、3农技、农具、4经济作物(茶叶、桑麻等)、5园艺(花卉果蔬栽培)、6水利、7畜牧-饲养(附兽医)、8林业、渔猎、9农副产品加工(酿造加工等)、10荒政(农业灾荒涉及蝗灾水患、粮食减产、农业受灾踏查评估报告、赈灾用粮、灾后补种、开荒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