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揭示时尚创意中民族元素的运用、意义生成的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审美、理论与文化认同的问题。从时尚、创意与民族元素的生成性关联出发,探究与阐发民族元素及其时尚创意的建构。当代时尚的设计与审美表现,不得不关涉到民族元素的发掘、重构与阐释等问题,其实,一切时装设计乃至整个时尚业的创意,虽然都极其关注当代感的塑造与生成,
本书分为先生之风、闽南人、泉州回族、闽越与疍民、畲族与客家、台湾与高山族、其他七辑。具体内容包括:蒙古族学者萨本栋;林惠祥先生百年祭;传奇式的博物馆学家林惠祥;陈碧老与民族学;跟陈国强老师做田野;闽南人历史文化概观;闽人与澳门的历史关系等。
本书为包括四川西南部涉及凉山州、雅安市两州市相对聚居的木里县藏族以及散杂居于木里、盐源、西昌、冕宁、越西、石棉、甘洛等县市的藏族支系尔苏、普米、纳木依、木雅、多续等8个族群的民族志。因川西南各藏族支系族源、历史、语言、文化等本身以及民族识别情况的特殊和复杂,要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并不容易,因此此书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篇幅
《藏族文化撷英拾萃》是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的一个重大项目,本书内容涉及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物产资源、建筑工艺、藏医藏药以及名人业绩等方面,对藏族基本文化知识进行归类、梳理和简要介绍,总计九章。本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体例是按照学科分类而编写的,章节的内容基本按照编年史的体例,其中的知识点基本参照最具权威的藏汉文历史文
《南越春秋》以岭南历史上出现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为题材,全面挖掘并还原了古南越国将近100年的历史风云,由岭南地理概念、土著族群始,从秦平百越、南越立国、南越中兴延伸到南越国灭亡、岭南划入汉朝版图,包括南越国建立前后的历史背景和地方背景,涉及秦王朝、西汉王朝及各个诸侯国与之交叉的一些历史事件,并揭开了许多关于
本书内容包括:汉代东北地区的民族居地与迁徙、汉代东北民族的社会生产水平及其对汉文化的吸收、汉代东北民族的制度文化发展及汉制的影响、汉代东北民族的精神文化与汉文化传播、汉代东北民族与汉民族民俗文化的共存互融。
彝族传统文化中的整体主义观念和现代商品社会中的原子化现象共同影响着如今彝族社会关于生产、生活的认识与实践。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彝族用多种方式保护、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并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元素进行融合,以实现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强化。其中,影视生产实践就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交融的前端。本书选取彝族题材影视的内
本书中主要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章以西藏神话与早期文物岩画等为研究对象。第二章从藏区吐蕃艺术遗存、摩崖石刻、造像、毗沙门之族属。第三章将10-13世纪作为新时代汉藏多民族文明的复兴与交融时期。第四章重点放在对西夏文化的桥梁作用的研究上。第五章考察了元代汉藏多民族艺术的气势与张力。第六章重点考察了塞外草原连接华北京畿腹地之间
今人所见契丹早期史实为三重滤镜下的图景:中原史籍立足华夏本位而塑造的他者形象,契丹王朝出于权力意志的自我建构,后世史官将前两者拼合、掺以己见而形成的线性追溯。三者层累交叠,最终折射出的光影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反映着过往的真实?本书基于对相关历史文献源流的批判性分析,透过权威经典文本的缝隙,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力图呈现历史叙
本书通过对高句丽、拓跋鲜卑两个民族的国家起源过程的分析,以个案研究为基础,辅以对两个个案的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北方民族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演进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流行的恩格斯和塞维斯的两种国家起源理论的异同与正确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有对高句丽与拓跋鲜卑史料的重新疏理与考辨,也有对理论的反思与比较,并将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