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以清末皇族与旗人作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剖析旗人群体在辛亥年中的经历,全面展示了革命年代中不为人知的历史侧面。在《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中,作者质疑了一向被认为是民族主义革命的辛亥革命的正义性,被视为革命制胜的法宝——“驱除鞑虏”,在这场革命中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民族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或
本书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问题作了探讨。内容涉及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化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领域。书稿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曾国藩兼有中国传统文化化身和中国近代文化主要代表的双重身份。曾国藩文化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笃信程朱”的理学思想、“兼容并蓄”的百家思想、“务实求朴”的经世致用思想、“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思想、“自强求富”的近代科技思想等诸多方面。曾国藩文化思想以“义理为体、经世为用”“内圣修身为体、外王经世为用”“宋学为体
《近代史资料》根据国家图书馆藏《五知堂家藏函牍》整理的《李用清家书二十四通》,李用清历官广东惠州知府、贵州贵西道、贵州布政使、陕西布政使等职,晚年主讲晋阳书院,家书内容反映了李用清处事为人的思想。《英国与国民政府战后处置——英国外交档案选译》,反映了英国对中国战后有关领土等处置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赛珍珠致美国战略情报
民国奉系军阀档案(1912年卷共9册)(精)
本书是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各专业大学生编写的辅学读本。全书分为十个单元。每一单元设以下六个板块:一是“学习提领”,主要提示本单元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二是“基本线索”,梳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准确掌握基本历史线索;三是“经典论述”,摘编同本单元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由社科院近代史所牵头举办的主题为“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8月举行。会议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社会史、文化史的未来走向,回顾了“社会文化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反省研究实践的探索轨迹,厘清缺失与盲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该论文集所收论文从会议论文中严格筛选,选取具有较
《近代史资料》根据中国历史档案馆、台湾中研院以及日本东阳文化研究所等馆藏档案编辑整理的《十三世达赖喇嘛1908年晋京大事纪要》,集中反映了内外交困背景下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错综复杂的关系。晚清学人成本璞的《北征日记》,记录了作者光绪二十九年赴京参加殿试的经历,反映出清末新政时期的经世意识和西学影响。《中东路事件苏联档案选
曾、胡、左、李,晚清大佬的明争暗斗? 湘军攻入南京,入城首功是邵阳人李臣典,还是锦屏人朱洪章?作为前敌统帅,曾国荃为什么不在二十年前如实报告,让功臣享受实至名归的待遇? 曾国藩到底想不想做皇帝?其实,曾国藩无意干预清廷的权力之争,他是一个本分人。但旁人、后人不这么想,总想让他干点破格的事,即便羌无故实指,也不妨碍他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