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纂于全面及深入的野外调查工作之上,期间共采集标本970号,累计达到1824份。此图鉴凭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蕨类植物学专家团队对标本的精确鉴定,详尽地记录了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包括13目、27科、86属以及239种。在分类编排上,科级分类遵循蕨类植物PPGI系统,而属级与种级分类
植被作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环境中承担着指示作用,是生态环境监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有效指标。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认为影响的共同作用下。本书通过利用公开气象资料,以塞罕坝2000年-2022年气象观测数据(公开数据)与卫星遥感数据对塞罕坝地区近23年的气象条件以及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生态质量指
脱落酸(Abscisicacid,ABA)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当植物细胞接受ABA时,ABA受体pyrabactinresistance(PYR)/PYR1-like(PYL)/regulatorycomponentsofABAreceptor(RCAR)将会结合共受体蛋白磷酸酶PP2Cs从而解除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整地措施和植物群落对根系分布的影响、整地和植物根系对土壤属性及其抗侵蚀力的影响、不同整地措施下植物养分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植物根系与地上覆被的水土保持效应等。阐明了不同整地措施下典型植物群落深层土壤剖面根系分布特征,明确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根系分布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养分在植物体和土壤内的分配
芳香植物是兼有药用植物和天然香料植物共有属性的植物类群。我芳香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本书精选200多种芳香植物,对其植物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及其他用途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每种配图2-3张,图文并茂,让读者既了解芳香植物的知识,又能合理应用。可满足普通市民、学生、爱好者和芳香从业人员等不同层次的需
国家植物园多年坚持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工作,收集植物1.5万种(含种及以下单元)。作者选取国家植物园中最具影响力的100种代表植物,介绍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植物特征描述等,每种植物搭配一张惟妙惟肖的植物博物画,将国家植物园的瑰宝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了生命的奇特,将植物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在
本书是深度介绍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与应用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获得一个基因”和"研究一个基因"。第一部分从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来讲解如何获得一个基因。第二部分从基因进化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表达模式研究、基因功能验证、分子机制解析、基因功能应用等方面详解如何研究一个基因。本书按照科学研究的逻辑,结合大量文献中的案例和
本书是在编著者对西藏珞隅地区产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进行调查、采集、记录,并考证藏医本草文献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书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总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热带、亚热带植物药材在藏药中的重要地位、进口藏药材的现状和风险、珞隅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概况、珞隅地区藏药与民族药用植物调查方法、珞隅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珞隅地区进口藏药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第三版)的内容包括绪论、三个知识性模块和显微实验指导。模块一(第一章)为植物识别基础,介绍植物根、茎、叶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模块二(第二至第九章)为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其中第二章介绍植物分类知识;第三至第八章分别介绍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药用植物;第九章重点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分为绪论和七个项目。绪论,介绍课程学习意义、学科研究发展概况及学习方法;项目一为药用植物识别基础,介绍植物显微识别基本操作技能;项目二为植物分类基础知识,介绍植物分类、命名基本方法及植物检索表使用等;项目三为药用植物的细胞及组织,介绍植物细胞的组成及组织的类型与功能;项目四为药用植物器官的识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