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为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农学专著,在中国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全书共10卷,92篇,记述的生产项目很多。包括农、林、牧、渔、副“大农业”的全部,从农作物栽培、动物饲养到农副产品加工,诸如酿造酒、醋、酱、豆豉,制作饴糖,腌制咸菜,乃至文化用品(如笔墨)的制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没有中断的文明,其背后的原因与农业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要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当从中国农业历史开始。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国农业发展史的写作与研究,主持农业部数个农业断代史研究课题,出版相关专著3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本书以断代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叙述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农业技术与社会发展的
古今论种
龙岩县扶植自耕农的原始档案主要保存在新罗区档案馆。许多卷宗保留了反映当时扶植自耕农运动实态的第一手史料。内容涉及条例规章、人员调动、经费收支、公文移交、登记文书、地权证照、簿册收据等等。档案资料清晰记录了扶植自耕农的各个运作环节,其深度与广度是以往研究尚未涉及的。
《三农纪》是清代乾隆时期一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农书。全书共24卷,近30万字,内容丰富,体例完整,规模宏大,对治田育苗、稻田管理、收获留种,免耕播种等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三农纪》广搜历代农业文献资料,包括《月令》《吕氏春秋》《史记》等经典,以及各代修纂的类书、农书如《太平御览》《野老书》等等,多达2
该书作者皮埃尔·哈比几十年来一直相信土地和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关系密切。他认为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不仅为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食物,还为文化的形成和社会文明活动的产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如今,在全球工业化浪潮的影响下,人类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坚持产量极高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工业化农业,还是返
西夏农业研究(精)/西夏学文库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撰。该书是中国现存农书中保存为完整、内容系统的一部,被学者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农学 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次整理,以明抄南宋本为底本,以北宋崇文院刻本残卷、金泽文库本、元代刻本《农桑辑要》等为校本。 《农书》,宋代陈旉撰,其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中国历代皆以农立国,农业文明称著于世,农学著作不绝于史。根据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统计,中国古代农学著作有542种,其中流传至今的约有300余种。北京图书馆主编的《中国古农书联合目录》则收录了643种。相关内容包括综述概说、山林及种植、农具及制造、农田水利、畜牧、兽医、水产、昆虫、蚕桑、果树、蔬菜、花卉、治蝗、灾荒等。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环境复杂,在不同地域生活的狩猎采集者各有其生存策略,不同地区农业起源的过程也完全不同。狩猎采集到农业产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转折性事件?为什么在有的地方农业呈燎原之势,而有的地方迟迟不肯出现农业的萌芽?本书介绍了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各种定义和理论方法,利用当今气象站资料模拟了史前狩猎采集者的生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