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新时代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为研究主线,针对新时代环境财政中存在的税费改革等环境财政收入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环境支出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制度建构价值定位,旨在探索新时代环境财政的法治化路径。本书稿是国内首套结合新时代背景检视并重构中国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的系列丛书之一。作者长期从事经济
本书从阐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意义及着力点出发,全面分析了已有相关研究及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并以典型城市、工业园区、交通部门、无水印刷行业等为案例开展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效果评估。本书认为,应从环境、经济、社会、国际四个维度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我国减污降碳具有较大协同增效潜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把实现
本书是作者在环境经济与管理多学科交叉研究与教学基础上完成的。针对生态环境数据量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特点,本书提出数据驱动的环境政策评估方法体系。该套方法体系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扎根理论、机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和准实验设计等方法,对典型环境政策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本书以大气污染防控政策为例,介绍该套方法体系
本书以中国绿色发展转型作为切入点,聚焦党中央治国理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通过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协调共建生态文明制度的理论路径与研究视角,围绕为什么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建立什么样的市场化机制,以及如何建立市场化机制三大现实问题,对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MBIs)内涵与外延、演变历程、运行机制、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在此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农村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推进研究。首先,通过阐释研究缘起与意义,述评文献研究现状,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从不同的角度论述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折射出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改革的紧迫性。本书综合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等方式,对中国现行环境规制政策实施现状及影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从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政策是否会产生差异影响入手,探析政府干预及公众诉求在波特效应触发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最后从政策效果优化及政
2020年,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在生态文明思想、环境与经济关系、环境法治与体制、环境社会治理、环境与健康、流域与面源治理,国际环境问题、能源与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批战略与政策专报、学术文章,部分研究成果被有关政府部门采纳运用,为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本书即是对这些专报、学术
中国环境规划与政策(第十八卷)
为更好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绿色投资,规避环境社会和投资风险,本书系统梳理了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通过开展案例分析了对外投资面临的环境社会风险,并为投资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概念;第二章介绍了环境决策支持系统中数据如何获取;第三章介绍了环境决策支持需要用到的3S技术;第四章介绍了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第五章介绍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与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第六章和第七章介绍了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两个平台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