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汉学家卫三畏(1812-1884)的学术评传,评传人物不涉及宗教。卫三畏是近代美国第一位重要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是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
本书是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的学术评传,评传人物不涉及宗教,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他用五十多年的时间,架起了一座中西方文学交流的桥梁。本书立足翔实的史料和文献,详细梳理了理雅各的生平事迹、著述及其学术风格的形成,阐释了他的各种汉学成果,从译介、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全面呈现其汉学成就
星占学被一些现代学者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精密科学,主要因为星占学这种活动需要使用天文学作为工具,因此它确实曾经长期哺育天文学,直到天文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先导部分和它分道扬镳。 本书外国篇系统论述了西方星占学的起源、发展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西方星占学文化史。中国篇则以中国传统星占学的类型分析为主。两篇合
约九百年前,禅宗大师圜悟克勤应邀来到湘西深山中的灵泉禅院,讲解雪窦重显禅师的名著《颂古百则》。他的讲解被门人普照等记录下来,编成《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十卷,简称《碧岩录》。此书撰成后,在禅林享有盛誉,向有丛林第一书之称。 《碧岩录》最重要的贡献,是把文字禅推到了极致。全书语言机智,处处充满禅机,用文字充分展示了禅宗之美
明朝万历年间,也是世界史中的大航海时代,利玛窦从意大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从介绍神秘的西方记忆法开始,传播西方文化。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打入热衷科举考试、重视背诵诗书的士大夫群体,他披僧袍,又着儒衫,通过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来打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史景迁从利玛窦留下的八个记忆碎片——四个汉字(武、要、利、好)和四幅版画,搭
本项目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代道教对中国传统法哲学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22XJA730002)”的研究成果。我国法律发展到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阶段,甚至具有一些近代法理特征。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宋代道教的兴盛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本书所探讨的就是这一逻辑关系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本书从法的目的、法的价值入手
元皇派信奉二郎神。此二郎神非杨戬,而是东晋时的蜀国人赵昱。传说他曾在隋朝时做过四川嘉州刺使,因为治水有功,被百姓爱戴。因排行老二,于是人们在灌口供奉他,称他为二郎神。在宋代,他被封为川主,受到后世信仰。此即为元皇派信仰之由来。本书考查了元皇派的概念,根据田野调查,归纳了元皇派信仰在仁寿的分布情况,并以道缘堂为例进行了个
现今时代,党和国家对涉藏地区民生和经济发展给予了巨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同时对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创新政策层出不穷。本书作者有幸参与了大藏经《丹珠尔》的校对、审读工作,对现存拉萨版《丹珠尔》中存在的部分错别字、词及漏字等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艰苦钻研和实际考究,并整理编撰形成该该书初稿后,多次向西藏自治区范围内的部分专
本书在充分发掘辽金元史料,努力吸收、借鉴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视角出发,着重研究了金代佛教发展的历史基础与发展历程、佛教制度与仪轨、佛教信众与寺院、佛教宗派与佛学思想、佛教文学与艺术等问题,勾勒了金代佛教发展的整体面貌,构建了金代佛教研究的学术框架。书稿在注重金代寺院功能、僧团管理、信众组成等
本书为古籍整理,是对《龙门正宗同真教谱》的点校。《龙门正宗同真教谱》为民国王明然督修,民国三十三年(1944)铅印本。此书是在湖北民间发现的一部道教历史谱录类著作,未见其他馆藏或著录,版本珍稀,内容独到,属于孤本类文献。该书分为卷首上、卷首中、卷首下、卷一上、卷一下共五卷,主要包括龙门正宗四修同真教谱序、历代祖师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