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从细处入手,侧重微观研究,而非泛泛或宏观概述,由此形成的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详细考证,虽不够完善,也可能会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带来一定启发。书中所列图表,多是反复统计后绘制而成,比较直观的反映两国关系的变化过程,也有助于其他学者对该段历史的理解。此外,本书借鉴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及
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者对全球秩序问题一直持有狭隘的观点。阿查亚认为,需要重新界定和扩大全球秩序中施动性(agency)的性质和范围。秩序不仅是由物质力量建立的,也是由思想和规范建立的。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是西方设计的,但非西方国家并不是一味被动接受。它们对西方的思想和规范进行争论和重新定义,并贡献了自己创造的
这本书是傅莹的第三部文集,延续了《看世界》的呈现方式,分为国际格局的变化、全球化与中国角色、国际关系、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形势、亚洲和平问题、人工智能、国际传播、智库建设等多个主题,重点回应了国际上对中国的诸多疑问和关切,也包含了对社会大众关心的国际问题的解答,有助于读者了解新的全球趋势和国际关系发展脉络。
本书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6大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这一要点的具体解读,旨在引导高中生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其主要内容为:全球化时代与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大家庭成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起源、形成和现状;国际政治与经济交往;全球治理新模式、问题与化解之道等。
202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二十周年。通过成员国的协同努力,上海合作组织为维护欧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且开创了地区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本书通过研究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大国互动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中亚成员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合作的进展与局限、上
博弈论是战略互动的数学分析。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博弈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中。然而,它在政治学中的用途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部分原因是经济学家开发的方法存在技术难度。詹姆斯·莫罗的书是第一本提供使当代博弈论适应政治分析的标准文本的书。它使用最少的数学来教授博弈论的基本知识,并包含适用于政治学所有学科的本科生
这场思想对谈始于2019年的夏天,恰逢国际关系学科一百岁的生日。百年以来的繁盛也因其盛大而陷入迷茫,无穷无尽的困惑在两位对谈人的脑海中涌现——量子力学与国际关系会产生怎样的联结?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微博、抖音与国际政治有什么关系?国际关系与人的联系在哪里?。资深学者王逸舟老师以“介入的旁观者”的身份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
在《全球化时代的外交:理论与实践》这本书里,23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对当代外交性质的变化、外交理论和实践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这部独特的作品填补了外交类教科书市场的空缺,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之间做了平衡,利用比较研究方法,揭示了21世纪复杂的外交政策。本书分析了外交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西方和非西方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外
查尔斯??蒂利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在本书中,蒂利对社会过程进行了与众不同、一以贯之的阐述。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但是本书启示我们,一旦你懂得如何去观察社会生活,那么它也就不是那么难懂的了。本书将个体之间的互动视为宏大社会过程的基本元素,以表现在个体的互动中是如何掺杂进身份元素的,社会边界是如何建立和转化的,以及持
本书在回顾权威和主权概念之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国际关系中的新概念“关系等级”,认为国家之间会形成社会契约以将主导国与服从国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的等级制将对各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国际冲突与合作的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该书主要着眼于美国领导下的当代世界的等级制,作者对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功能与政治秩序的局限性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