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编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和文献,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水质基准指南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保护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和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推导的理论和方法、健康风险评估和生物累积因子推导的理论和方法及水质基准相关参数推导的案例分析;同时结合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进展和成果,系统梳理了我国水质基准研究的历史、现状
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水环境质量管理的基本政策目标,流域水质达标规划制度是地方政府履行实现水环境质量标准目标要求的基本政策手段,但我国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流域水质达标规划制度,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通过流域水质达标规划实现水环境质量要求仍未有效解决。本书以如何制定监督地方政府履行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政策为目标,提出流域水质达
排污许可制度国际经验及启示
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又是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20世纪70年代的起步阶段到21世纪的攻坚阶段,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演变,污染物项目、标准形式、浓度阈值、分析方法等都在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污染状况的转变、监测技
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是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具有相对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对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美国固定源排放标准体系和主要行业排放标准分析》作为系列丛书之一,从美国固定源排放标准体系、排放清单以及火电、石化、水泥等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作了系统梳理,并作了中美重
美国在1990年首次将运行许可证条款写入《清洁空气法》,目的是通过许可证这一行政手段确保污染源能按照《清洁空气法》的要求合法排污,同时提高美国环保局的执法有效性。美国运行许可证制度经历了多年的修订、实施和实践,已经具备相对完备的法律支撑、先进的科技支持、强有力的执行、丰富的实践,对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具有较好的借鉴
《基于太湖流域水生态区的水质基准研究与标准管理示范》是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太湖流域(江苏)水生态功能分区与标准管理工程建设”课题(编号:2012ZX07506001)研究成果的总结。《基于太湖流域水生态区的水质基准研究与标准管理示范》分为水质基准的发展历程、水质标准的发展历程、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等
在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中,标准类型不同,需要不同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使得标准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综合性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相比,优势在于其可与河流水质直接挂钩,是依据水质目标和环境容量来制定的。制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是越严越好,要让企业“蹦一蹦,够得到”,必须考虑产业政策允
排污许可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政策手段,尽管我国提出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但直至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排污许可制度才开始在我国全面实施。从国际经验来看,监督检查是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我国长期积累的固定污染源排放监管经验为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奠定了一定基础,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之间大气污染物的相互输送对区域空气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将联防联控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由局地大气污染防治向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大战略转变。因此,科学评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PM2.5输送通量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制定未来的区域联防联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