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植物问答》以普通读者关心的问题,以科普知识的形式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特性、生态学习性、危害传播途径、本底调查、普查监测、防治手段等进行了系统讲解。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明确了外来入侵植物监测预警和防治策略,并对危害我国最严重的几种代表性的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深入浅出、用简洁明快的文字和公众喜闻乐
本书为《绿色学堂:环境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与教学》丛书之一,丛书聚焦当下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紧扣中小学环境教育课标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的环境教育理念与方法,结合本土文化和环境特色,使环境教育从传统的本土化视角转向不断国际化的主题视角,指导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发展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气候意识为目的,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和教学资源
本报告在介绍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概况、风险评估方法与框架的基础上,分别从创构病原体、活性物质生产、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武器发展、减低生物防御措施有效性等五个方面对合成生物学滥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就美国完善加强生物防御能力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是了解美国合成生物学风险评估方法与内容进展的有益参考。
以生物的共存以及多样性为主题,幸福国家的老百姓因贪心皇帝而荒废并离开幸福国家的故事。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
《呼伦贝尔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应用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涵盖草原合理利用、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草原的植被恢复,以及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期为呼伦贝尔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呼伦贝尔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共10章:第1章研
本书通过100个问题和答案,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及其他国际协定有关“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的谈判背景、进展过程以及核心内容,介绍了世界上现有的一些“生物剽窃”案例和各国在处理获取与惠益分享方面的政策、法规及其成功做法等。
本书系统介绍生物多样性及其4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探讨物种形成和灭绝、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形成与分布、危机与丧失、保护与管理、监测与评价等,并阐述中国和世界重点国家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旨在使读者清晰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6条和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第27号决定,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成员单位,编制了《中国履行(公约)第六次国家报告》。《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国家报告》主要阐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及其成效、实施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对2030年可
本书呈现的研究成果为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书介绍了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可可西里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地质地貌、水文气象过程进行的为期多年的考察结果,以及对青藏公路沿线、可可西里南部和索加—曲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