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分为两个部分:①痛经病因病机及用药的历史演变过程,各历史时期的痛经治疗方药数据分析含数据分析内容。对痛经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疗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及分析,分析部分又包含药物关联性规律、方剂功效组合规律、寒热、升降趋势研究等。同时对汉唐、宋金元、明清各不同历史时期的用药进行对比分析。②痛经历史文献梳理。以刘敏如老师黑定的
该书的文献整理范围从先秦至清,涉及中医外科学专著、方书、中医妇产科专著、出土古医书、本草、医案、名家专著等。最终基本摸清了中医女科外治法文献的分布情况及所涉及的病种、治疗手段、治疗方法等。书中共涉及中医病名、症状名291个。其中教科书病名57个,1100余条,占大部分,新增病名13个,150余条,症状名221个,390
该书分为两个部分,①闭经病因病机及用药演化史,含数据分析内容。对闭经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疗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及分析,分析部分又包含药物关联性规律、方剂功效组合规律、寒热、升降趋势研究等。同时对汉唐、宋金元,明清各不同历史时期的用药进行对比分析。②闭经历史文献梳理。以刘敏如老师圈定的在中医女科发展进程中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
该书分为两个部分,1、不孕病因病机及用药的历史演变过程,各历史时期的不孕治疗方药数据分析含数据分析内容。对不孕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疗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及分析,分析部分又包含药物关联性规律、方剂功效组合规律、寒热、升降趋势研究等。同时对汉唐、宋金元、明清各不同历史时期的用药进行对比分析。2、不孕历史文献梳理。以刘敏如老师定
对中国古医籍中不同时代的女科用药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将汉唐、宋金元、明清使用最多的前一百味中药相对比,取其相同者53味,又从女科实际应用出发,选择女科常用、易得、品种无争议的药物48味,共101味中药作为本草文献重点整理的对象。
刘敏如教授团队,以《内经》《难经》《伤寒》等早期经典文献为起点,研究某脏某腑某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相关论述及演变。整理者以某一主题串起相关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如“命门与肾间动气”“肾藏精、精舍志”“肾与脑功能”“肾与心”“生长发育与生殖”“三焦孤腑说”“三焦与命门、丹田”“三焦有形论与有名无形论”“冲任
本书涵盖了妇产科常用的补益类、调经类等多个方面的中药,每种中药都详细列出了其功效、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内容全面,信息丰富。以速查掌中宝的形式呈现,便于读者随身携带和随时查阅。同时,文中对于每种中药的用法用量、禁忌等实用信息都进行了明确说明,这使得该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该文在介绍每种中药时,都引用了相关的中医理
本书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罗志娟中医妇科经验集。全书分学术思想及医案精选两部分。学术思想部分介绍罗志娟教授主要学术观点。罗教授认为诸多妇科疾病的发生常与肾、肝、脾功能失调所致为多见,其病机错综复杂,虚实并见,常以虚、湿、热、瘀构成复合病证,因而提出“从肾立论,兼顾肝脾与气血”的学术理论,治疗时重在“补
本书为学术专著。本书分妇科基础知识、妇科常见病证两篇。妇科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女性生理、女性病理、诊断概要、治法概要、常用中药及方剂;妇科常见病证详细介绍女性经、带、胎、产、妇科杂病等,包括妇科各病的古今有关论述、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其他中西医疗法、预防调护、疾病要点、医案等。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着重突
中医典籍的翻译对于中医药的传播和世界医学文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中医典籍完整地、准确地翻译到国外,既可以让外国学者们更好地学习中医,也能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使中医走向世界。《傅青主女科》是清代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所著主要传世之妇产科专著,初刊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是女科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