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文库:语言、意向与存在》以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为背景,结合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这两种传统,从“S是P”这一谓述结构的分析出发,探讨语言在语境中的构造过程和机制,特别是对语言生成过程中隐喻与语义意向构造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分析哲学所关心的指称、意义和真的问题从语境关联的角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14辑,对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解析和阐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哲理科学”是作者继思维数学、哲理数学和阴阳五行数学之后,首次提出的第四门新学科.但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也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一门以辩证思维为主导,对哲理进行论证,涉及自然、社会、人生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教育、医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包含一个学科群的大科学.其宗旨在于,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哲学思辨
本书是作者于1980年代以及2010年代两个时段发表的论文之合集,并纳入了新作导论及后记。论文内容涉及现当代西方哲学、跨学科-跨文化的人文理论以及从跨学科认识论角度创造性运用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综合方法论加以重新阐释的新仁学伦理学等。本论文集诸篇撰写和发表的年代,正好跨越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个新时期,因此可以概略反映作者
基本信息商品名称:实践与真理新论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2-01作者:杨树桢译者:开本:16开定价:78.00页数:275印次:1ISBN号:9787509770900商品类型:图书版次:1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众所周知,实践与真理是哲学认识论领域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历来的哲学家们有过大量论述。本书之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13辑,对习近平同志关于“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列讲话精神做了深入解读和阐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社会形态与历史发展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论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视野广阔而又有理论深度的学术探讨,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邓小平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国际价值哲学学会和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合作编辑出版的国际性学术集刊,用中文或英文发表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价值和道德问题的文章,也发表研究价值论和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前沿问题的新作。《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4年卷)》收录有迈克尔·斯洛特、大卫·安德鲁斯等当代西方哲学家文章的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4年第3辑总第12辑)》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4年第3辑总第12辑)》为“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精选论文集,对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做了深情回顾和深入解读,对于全面深刻理解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哲学和心理学彼此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在二者之间存住着各种潜在的不同类型的互动。 研究这种互动是非常富有成效的,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心理学本身就是科学哲学讨论的主题之一。在心理学的特殊事例中,科学哲学家们探寻解释或还原等问题,同时,哲学也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心理学的发现可以为现有哲学理论提供佐证或者对与哲学相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本书是总第11辑,系统、精辟地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与虚拟交往、邓小平哲学思想所实现的哲学主题转换及其丰富内涵、法制保障与社会管理、民主进程与发展规律、社会公
直觉与人的生命、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目前的哲学界却至今缺乏对直觉论做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中国现代直觉论》一书率先以此为研究主题,系统揭示了直觉论思想在中国现代哲学发展演变的轨迹,分析了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牟宗三、方东美、唐君毅等人运用直觉方法来来建构各自哲学思想体系之得与失。
牛津大学在哲学的教育方面有一套既有传统特色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本书以牛津大学的哲学概论课为基础,从人生、生活入手,探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关于信仰、关于死亡、关于公正、关于人性,通过本书中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探寻牛津人的成功之路,撷取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我们必将
人文北京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人活动的效率(修订版)》是郭湛的博士论文《人活动的效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的修订版,在原书八章基础上增加到十二章。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讨论人类活动的效率问题,认为在人类活动中存在着不懈的效率追求。为了有效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人们必然要求自己活动本身的有效性,追求
《认知哲学译丛:意识的认知理论》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巴尔斯的一本关于意识及其发生、演变和功能的研究专著。书中,作者基于语言、注意、知觉、动机以及临床实践等大量实证证据,提出了意识的全局工作空间模型。该模型不但详细阐述了意识的发生机制,即意识产生于全局工作空间,并随其所负载信息的冗余性,成为无意识的语境,还为与意识相关的意
《哲学与现实:扬弃教条》通过作者长期以来的教学与实践,通过对哲学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间或通过作者自我对人生的感悟,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兴趣和爱好,深深感到“哲学与现实”和“扬弃教条”之间的关系,哲学与现实正是在不断地扬弃教条中进步与发展的。所以,《哲学与现实:扬弃教条》从古今中外的思想发展和对现实状况的实际分析中论述了哲学、
改造主观世界是人类永恒的人生课题和实践难题,关系到人的完善、组织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和全人类的解放。但现实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时经常遇到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主体改造的意识不自觉、改造的方法不科学、改造的结果不理想等方面,比如有些人在改造主观世界时由于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而误入歧途,向邪教寻求改造之途,结果导致心理失衡。一方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从困惑到彻悟:对辩证法的深思和破解》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辩证法这种不合逻辑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厂循序渐进的解说,以期广大读者能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26节,依次从逻辑学、本体论(旧哲学)和认识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人们存接受辩证法时的思想障碍,明确了辩证思维的对
《实在论与真理》的内容分为“建设性的论证”与“批判性的论辩”两个部分。在“建设性的论证”中,作者严格区分了有关实在论的形而上学问题与有关真理的语义学问题,进而运用溯因推理,为常识实在论与科学实在论做出了有力论证。在“批判性的论辩”中,作者批判了库恩、普特南、罗蒂、戴维森、达米特以及建构主义者等人的反实在论或威胁实在论的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作者李芳)解读了生命、生命观、生命观教育的内涵,论述了生命观教育的四种特性、四层目标和五维内容,梳理了中外生命观教育的历史,追溯了生命观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审视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剖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形成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大学生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