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文献、纸草、铭文等多种史料,以犹太观念为切入点和载体,探究了犹太文明在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发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犹太文明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以及罗马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博弈,立体地展示了相关时期地中海世界各主要文明的犹太观念在长时段上的变化以及文明间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犹太观念的叠加与变异情况。全书详细探究了文明
东西方心灵哲学比较研究
“儒学日本化”的提出虽然始于明治以后,然而其历史进程的展开集中体现在江户时期,尤以京学派朱子学的崛起为典范。诞生于日本江户初期的京学派,以藤原惺窝为始祖,以林罗山、松永尺五、木下顺庵、室鸠巢、新井白石、雨森芳洲等为代表人物,是日本儒学史上最具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学派。本书主要以儒学的日本化为线索,对京学派的儒者群体及其思
3000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迦南地诞生了希伯来文明。曾几何时,巴比伦铁骑攻克了犹大王国,希腊大军马踏约旦河两岸,罗马军团进驻耶路撒冷,焚毁了圣殿。与此相伴,“流放”“散居”也成了犹太人永久的宿命。然而,“散居”也为原本封闭的文明打开了一扇窗户,使之直接面对形态各异的文明,不得不积极或消极地应对希腊罗马的哲学、伊斯兰教、基
本书全面阐述了二百多年印度近现代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论述了几十位哲学家的哲学和社会改革思想,对研究印度文化、认识印度近现代社会发展和思想变迁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印度近现代哲学发展史的专著,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任何具体的管理实践都无法脱离管理者身处其中的特殊化文化和组织背景。Frenkel和Peetz(1998)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了不断增加的趋同倾向,但同时,这一趋同倾向又被民族工业化战略、民族文化、民族国家的角色等所弱化。为了更好地阐释日本、印度、以色列三国管理思想和管理活动中的异同,从而揭示东方管理实习的共性,我们
习合,是日本文化特有的概念,指本土宗教思想与外来宗教思想折中,再融合成一个思想系统的现象。纵观日本历史,日本的思想文化实际上是在日本固有神祇信仰(神道)与其他外来思想的不断习合中形成的,日本人的复合型宗教行为就是习合的产物。相较于日本中世时期的神佛习合,神儒习合可谓日本近世思想史的一大特征。同时,习合的过程,也是日本儒
本刊由中华日本哲学会主办,内容涉及日本战后的哲学与思想、日本近代哲学与思想、日本近世思想文化、中日思想文化交流等。本辑大体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收录中国学者论文18篇,既从微观切入,讨论了和辻哲郎伦理学中的人道与仁道、广松涉与关系主义的潜流,比较了西谷启治的空与海德格尔的无,透析了德富苏峰早期的平民主义及其转向,研究了朱
李退溪是朝鲜朝*为重要的儒学家之一。本书以朝鲜儒学的一段公案—“四七之辩”开始谈起,以文献考据和哲学分析为基本方法,重点分析了李退溪的“理气互发”说和心学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后学影响。李退溪受《周易》和周敦颐《太极图说》中动静说的启发,推发了“理”之能“发四端”的可能性,由此建立了人性之善与天理之间牢不可破的联系。退溪心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中华日本哲学会作为研究日本哲学、思想与文化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成立近四十年来,积极开展对日本哲学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学术研究,并促进中日两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本辑内容涉及日本战后、近代以及近世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作者为国内知名高校的*威学者,并设置了特邀日本学者论坛及代
《九鬼周造的哲学——漂泊之魂》介绍:九鬼哲学的对象就是我们每个人和这个世界。我们的生命以及我们的人生绝非是我们自己自由选择的一个结果,事实上,我们并未被赋予选择的权利。我们不知我们从何而来,也不知我们身在何处,更不知我们此后将行往何方。我们犹如在“异乡”世界中的片片行云,亦像那一刻不停的汩汩细流,更像是一位毫无目的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