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真实世界的教育》是作者潜行研究中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的第三部著作,也是“北大招生考试研究丛书”中的一种。相信读者阅读后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或行动规范,教育政策既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也具有协调功能、象征功能,具有合法性、权威性、政治性、价值性、目的性等特征。《基于共词可视化的教育政策基本问题研究30年1985-2005》试图在共词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基本
本书包括前言、综合报告、类别报告、专题报告、典型案例、外部观察和附录等部分。通过概括介绍温州改革开放的宏阔背景,简略回溯温州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点出民办教育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独特地位及重要作用为起点,全面综述温州民办教育改革发展背景及推进情况,全面反映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及主要经验,客观剖析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及深层原因,在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民国时期捐资兴学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制度演变、实施过程,深入探讨其历史成效与缺陷,力求为当今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经费的保障等方面提供历史借鉴,以利于更充分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作为探索性研究,本研究基于2013-2014学年在美国费城安卓学校的田野工作和访谈数据,首先对教育人类学主要理论流派进行回顾,并提出时间、模仿、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几个核心概念,为接下来的理论分析做准备。此外,还对美国公立教育简史进行回顾和梳理,作为第一章引言为后面的描述与研究进行铺垫;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田野展开的安卓学校
“民生导向”的教育公平政策下,当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城市公办学校接受基础教育,拍手叫好之余,我们还需要探究基础教育的“同城待遇”能否有效促进农民工子女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本书作者以义教、课题合作、随便跟读等形式与农民工子女群体进行长期接触,并在A市一所指定招收农民工子女公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实地调查。详实的调查资料结
《闽都教育史》充分利用福州丰富的地方文献,利用史学方法对解放以前福州地区教育发展的历程与特色进行概括总结,重点突出福州传统教育从落后至发达的历程、鸦片战争以来教育近代化的过程、教育与闽学的传播、书院文化、船政教育、教会教育、留学教育以及福州人才的流动与贡献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展现福州地区教育的深厚历史积淀,进一步弘扬闽都
国际大都市的研究是我国比较教育学界的一个新领域。这套书由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比较教育领域wei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一遴选作者并组织写作。 《纽约教育发展研究》以纽约这一国际大都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纽约的教育发展情况,可以说是我国首次系统地研究某一城市教育的开始。全书采用文献法、
本书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际比较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变迁与制度创新;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研究;经费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使用;师资配置与有效使用;基本条件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运用等。
《教育、劳动市场表现与教育政策》根据在全国19个省份进行的17978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提出教育对劳动市场表现的间接边际影响概念,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在劳动市场表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投资回报机制、教育投资的均衡做出独特的分析,提出改善中国教育的政策隐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