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年前一次偶然的极地旅行中,作者无意中踏进神奇的野生动物世界,最终成为一名生态摄影师和自然爱好者。本书将呈现作者游历五洲四海,从陆地、岛屿和海洋三个部分探索这个星球上的非凡物种的经历。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到深邃大海,请跟随作者一起挑战自我,寻踪秘境。
脊椎动物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书作者全面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在文昌鱼演化和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文昌鱼演化生物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梳理,系统阐述了文昌鱼是脊椎动物祖先的“活化石”。全书共分十四章,第一章系统介绍了文昌鱼形态结构、习性和分布及生殖和发育,第二章从总体上阐明了文昌鱼是研究脊椎动物起
本书是国内首本真实鸟类标本型积木科普书,书中精选了5种常见的鸟,喜鹊、金腰燕、啄木鸟、戴胜和红角鸮,对每种鸟的生活习惯、繁殖习惯、分布、体型结构以及其他各项数据等都做了详尽的图文分析。每种鸟还搭配了生动的插画与详细的积木搭建过程。对鸟类的结构和细节做了超细致的设计和复刻,力求做到完美。本书的特色在于科普与DIY完美结合
全书由总论、各论及附件组成。总论包括西藏自然概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西藏启动的考察研究概况(2010-2018)、西藏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分析,以及青藏高原两栖爬行动物的适应与进化。各论以科内各属物种分子系统进化树为基础,确认了西藏分布物种的有效性和系统进化地位,在此框架下,记述了每个物种的信息,包括形态特征、
宁波大学海洋生物陈列馆现有馆藏软体动物双壳类标本约1000种5000件,《海洋生物馆藏标本图鉴:软体动物双壳贝类》收录了其中的452种。《海洋生物馆藏标本图鉴:软体动物双壳贝类》总论部分介绍了双壳类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和经济价值,论述了双壳类的分类系统,并列出了到科级分类阶元的分类检索表;各论部分按科列出了每种标本的中
开展沙化草原土壤节肢动物生态分布研究,是探索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沙化草原土壤节肢动物生态分布研究》共分5篇,每篇包括3章,共15章,第一篇主要介绍沙化草原分布概况与土壤节肢动物研究现状;第二篇主要介绍草地生境土壤节肢动物生态分布研究;第三篇主要介绍灌丛林土壤节肢动物生态分布研究;第四篇主要介绍路
本书是在完成了为期3年的深圳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们在深圳多年的专题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本书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深圳地区陆域脊椎动物的分布、区系组成及特点;重点研究了在项目执行期间发表的4个新物种(其中有3个新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深圳),以及深圳市452种本土陆域脊椎动物的地理分布、濒危和保护等级、深圳种群状况
本书是在作者自2011年开始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实地调查及监测的基础上,对现阶段该地区鸟类调查的系统总结。本书记录了该地区鸟类18目62科261种及亚种,按**的鸟类分类系统——《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中使用的系统编排整理。
本书是介绍湖南鱼类分类及鉴定方法的工具书,主要以检索表和手绘彩图的形式,简单、扼要地介绍了湖南分布的230种鱼类。为方便检索,所含种类数量较多的鲤形目鱼类按分类阶元逐级检索,其他所含种类数量较少的12个目,则按目(亚目)、科(亚科)、属和种进行分级检索;彩色手绘图配有少量文字以简洁描述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部
本书主要介绍了大绒鼠能量代谢和产热特征的研究、大绒鼠能量代谢调节的节律性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大绒鼠能量代谢的研究、光照对大绒鼠能量代谢的影响、食物对大绒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运动及外源激素等对大绒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血清瘦素与下丘脑神经肽(NPY、AgRP、POMC、CART)对大绒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调节、大绒鼠繁殖生物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