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系志》是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系志为分卷,从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出发,上篇论述土壤的成土条件、土壤分类的发展、土壤诊断高级单元、基层分类的建立和制图表达土系数据库的建立及土壤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措施;中篇系统阐述了各土系单元的生境条件,主要性状及生产利用等;下篇介绍全省发生分类的土壤类型与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最
本书面向可持续农业和农田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以环渤海地区为例,依据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土地利用、养分投入情况等要素差异进行了农田地域分区,在项目组开展全区域点位模拟验证的基础上,运用DNDC区域模型和GIS技术系统,对环渤海地区县域尺度农田土壤碳氮平衡进行模拟评价,揭示了环渤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分布格局及其平衡状况,
贝壳堤是淤泥质或粉砂质海岸所特有的一种滩脊类型,在海岸带和三角洲地带分布广泛。本书针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植被生态防护功能退化和植被生产力较低这一突出问题,紧密围绕贝壳堤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改善这一目标,以贝壳堤植被水分生境改善亟待解决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水分传输、植物光合
《现代农业水土保持机理与技术研究》在梳理已有成果和分析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了现代农业水土保持的相关原理,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规划、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等内容,力求反映当前现代农业水土保持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将水土保持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新知识、新成果和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相融合,使水土保持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水土流失面大量广,危害严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战略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简述;二是重金属对植物、微生物毒性机制研究;三是植物、微生物对重金属解毒及机理;四是植物、微生物及其联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本书的详情内容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及危害、我国重金属排放来源调查、植物对重金属的解毒及机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解毒及机理、苜蓿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研究等。本
本书简要介绍了世界四大片黑土的分布,展示了中国黑土资源及其相关环境因子,成土母质、地势地貌、土地利用和黑土主要理化性状的区域分布,详细比较了不同年代几个典型黑土市(区)土地利用和有机质等变化,黑土侵蚀现状、防治分区以及黑土保护工程实施和措施应用前后的景观效果图件,便于黑土科研教育工作者、管理者一目了然地认知黑土资源的现
本书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活性氮源及其对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2014CB953800)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著作而成。也包括联合国环境署(UNEP)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由国际氮素行动计划(INI)组织实施的全球协作项目InternationalNitrogenManagementSyste
本书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土壤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阐明了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揭示了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的响应机制。本书综合集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生态学、土壤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方面的
石漠化综合治理涉及部门较多,涉及物种多样。不同物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物种,不同的品种对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本书从云南全省环境条件规律性变化的高度研究和描述不同石漠化综合治理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特点,在对云南6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县(市、区)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年积温天数、干燥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