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地论述扬子地台区的志留系,特别是文洛克统、拉德洛统和普里多利统。确认扬子地台区的志留系四个统发育齐全,是我国志留系乃至东亚志留系的标准地区。建立起扬子地台区海相红层的系列。首次确认兰多弗里统鲁丹阶、埃朗阶和文洛克统海相红层的存在。除浅水海相红层外,还首次报导了深水和半深水海相红层,并进行了国际对比。对中国地层表
本书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中陆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总目标和具体指标,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土地荒漠化、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维度,利用我国各省份和世界国别数据,定量刻画出近几十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特征,并进行国别对比分析。进而,评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中采取的可持续管理政策和举措,以期为
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耦合机理及方法是近年来我国干旱区地学跨学科研究热点。《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集成模拟》系统介绍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集成研究进展,全面阐述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尺度效应和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耦合建模框架和空间显
《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是关于长江与洞庭湖、长江与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方面的研究专著。三峡及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建成运用对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的影响,以及在洞庭湖出口和鄱阳湖出口建闸,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系统研究了长江与洞庭湖、长江与鄱阳湖关系演变规律及趋势;分析
全书共15章,系统介绍了土的组成、成因类型、组织结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土的工程地质分类、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区域稳定性、水的工程地质作用、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等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书中赋予了南京大学工程地质研究的特色。工程岩土学方
本书以我国长期观测的水文气象数据和**气候模式为基础,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诊断分析、检测分析等方法,按照一级水文分区对中国陆地水循环要素(大气通量、降水、径流、实际蒸发、土壤水分、地下水变化等)和水资源态势的演变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检测分析,阐述了其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以及未来演变特征,通过区域气候模式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陆地
本书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系列研究报告之一。本书回顾了我国海岸带海洋灾害的概况及研究进展;基于历史观测和业务化数值模式的模拟数据,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冰、风暴潮、海浪、珊瑚礁和湿地的变化规律,以及海岸带海洋灾害与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基于耦合模式间比较计划
本书系统探讨了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的形成机理和驱动机制,构建了干旱评估指标与方法,提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和区域尺度分布式干旱模拟与评估方法,并以海河流域北系、渭河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和全国尺度为典型研究案例,模拟和评估了流域和区域尺度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演变规律,提出了我国干旱综合应对战
本书全面介绍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计划、规划和政策,以及国际低碳领域的发展动态,分别从减缓、适应气候变化角度详细阐述了联合国,以及美国、欧盟、日本和英国等相关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进展;动态跟踪了联合国,以及美国、欧盟、日本和英国等相关发达国家已实施的应对气候变化计划、规划和政策情况;并对部分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
社会水文学是近年来才被提出和不断发展的、理解长期人水关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兴交叉性学科。它力图克服只关注水文系统自身演化规律研究的传统水文学、只关注水资源经济产出与经济效益研究的水文经济学的局限性,主要关注和研究人类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之间的互馈机制,旨在解决人水矛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社会水文学理论、方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