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七个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基本问题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相关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基本范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话语建构与领域拓展。全书着眼于学科建设与教学科
本书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四个专题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对这四个专题的分析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而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功能和作用。
本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的第1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板块:一是诠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二是解读中国梦战略思想与实践;三是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四是谋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等。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为逻辑起点,探索中国改革的基本逻辑与理论渊源。书中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应规律,界定了主导生产要素的概念;从农村改革的尝试探索,到企业改革的铺开和向城市推进,再到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进行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的教育改革,沿着中国改革的路径,从上述基本理论出发进行剖
本书对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青年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本书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本书积极研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策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演变、三个层面、核心内容和发展的四个维度
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与现实角度,选取六个专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问题做了系统梳理,既涉及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经验问题,同时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肃清当今学术界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混淆是非的论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总结当代中国特色
自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中东欧国家的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比较的学术活动。本书汇集了来自中国、匈牙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学者的文章,内容既涉及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又涉及健康、教育、农村等领域,还包括新的网络研究方法。本书为我们从比较视野全面理解中国与中东欧国
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模式,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现代化模式是建立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维度》通过政治的空间范围和不同的视角方位,透视中国现代化模式政治之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所存在的问题不足,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书汇集了2015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评选的优秀论文,以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治理和社会心态等,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各界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来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6——服务业现代化研究》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截面分析、过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多层次地研究服务业的国际、国内现代化发展状况,分析我国服务业在现代化建设中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给出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理性选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