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华是中国哲学界公认的哲学史家。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在道家与儒学研究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其思想值得深入挖掘、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界已经有不少关于崔大华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本书则是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在内容设置上,本书将崔大华学术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宋明理学、庄子道家、儒学研究)
本卷由三个文本构成:《哲学作为科学的自然本性》《全部哲学的本原》《自然进程阐述》,其中前两个文本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埃尔朗根讲座”,第三个文本则是德文本《谢林全集》中的一篇重要逸文,主题符合,故与前两个文本编为一卷。 “埃尔朗根讲座”是谢林研究史上的重要经典,也是谢林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本。它上承“世界时代哲学”,下启“
本书为认知哲学文库丛书中的一本,从涌现论的角度研究认知或心智的生成机制。历史地看,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是古老心身问题在认知科学中的新形式,涌现论与哲学、生物学和复杂科学中认知现象相结合,形成了认知涌现论的工作假设、解释机制等论题,意识问题是认知科学中心身关系的集中反映。本书试图在认知科学框架内将涌现论运用于意识研究,结合
本书是系统研究淮南子生命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深入研究了《淮南子》的天人观、生命结构观、生命智慧观、生命价值观、理想人格观、自然与人为的张力等内容,并对淮南子生命哲学思想的特点与价值进行了一定的探究。本书史论结合,资料可靠,学术观点独到,科学性强。本书可供对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文化史、道学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大
本书从澄清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入手,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借助心理学经典实验及其结论,阐释常见的生活现象,力求呈现出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让读者以正确的态度和眼光重新看待和走近真实的心理学。
本书在对经典作家著作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界在唯物史观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对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做出重新认识,努力建构一套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唯物史观解释体系。在对唯物史观传统解释体系在引证经典作家论述缺乏全面性与解释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缺乏说服力两大问题进行系统剖析的基础上,本
本书主要介绍:你是否常常受到情绪波动的负面影响?你是否想掌控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你?你是否常常因为紧张、恐惧、愤怒、焦虑而被情绪操纵?你要认识到,束缚你的从来不是情绪,而是思维方式。不要跟情绪斗,也不要试图摆脱它,重构你应对情绪的思维模式,将情绪为你所用,这才是你的人生升级变现的一大捷径--解锁潜能,重构思维,变现人
该书稿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圣经诠释的历史与方法”,该课题已结项。书稿共14章,贯穿了2000多年的圣经诠释历史,涵盖了各种圣经诠释方法,对各个时期的圣经研究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包括:早期的犹太释经、早期基督教教父论《旧约》(2-5世纪)、晚古时代的圣经诠释(6-10世纪)、中世纪的犹太释经、中世纪基
《中国美学》(第14辑)设置了两个专题栏目,分别是由刘成纪教授主持的“中国美学史研究:新面向与新可能”和由袁鼎生教授主持的“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前一个专题刊发了四篇文章,内容涉及从战国至唐宋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中既有对丽、巨丽、悲丽等具体美学观念的研究,又有对“拜舞”这一独特的汉唐古典舞美学形式的探讨;既关注北宋绘画品
道德科学不只是以思辨方式联结起来的行为规则体系,还应以经验或实证的方式对具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行细致严谨的描述和解释。该书基于全国10省(直辖市)40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描述了青少年不同面向的道德观念(道德认同、移情、道德推脱)和道德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