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的层面上,《中国变性土》都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4个土纲中,系统阐述中国变性土纲的首部专著。它提供了中国变性土分布图,揭示了中国变性土发生形成的理论基础,论述了全国各主要自然地理区变性土的分布、特性,与分类地位,论证确立了寒变性土亚纲,探讨了国内未曾涉及的地区之变性土的存在及问题。
《季节性冻融区农田土壤氮素输移与负荷特征》共7章,包括从实验室模拟研究、农田原位观测和历史数据模型计算等不同尺度探明了氮素在水土界面过程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辨析冻融循环和共存离子对土壤氮素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农业活动胁迫下关键约束因子对氮素在农田耕层土壤中固存的影响,估算了因子对氮素输入和输出的贡献率;构建了无水文资
《中国土壤地理》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土壤地理基础,论述我国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分类、土壤地理分布规律和重要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异;第二部分为土壤类型,分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14个土纲叙述;第三部分为土壤资源和分区,
本书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角度,介绍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和作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中关于开发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特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规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布设的原则和各项防治措施的典型设计、开发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由吴发启、史东梅主编,本书结合高等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特点,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水土保持农业技术的研究成果、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原理、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培肥、补灌农业和生态农业等。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该
《土壤水盐动态预测及调控》系作者(孙妙仙)多年从事土壤水盐动态研究的总结性成果。本书在总结多年水盐动态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土壤水盐动态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物理模拟与计算机模拟、定位观测和调查研究、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土壤水盐动态的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建立了土壤水盐动态中长期预测预报的理论和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是一本服务于土壤调查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工具书。全书共分15章,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物理性质分析、有机物质的分析、全量组成和各种化学性质的测定,以及强酸消化元素、土壤氧化物、原生和黏土矿物鉴定、土壤微形态薄片制备和鉴定等多用于土壤发生和分类研究的方法。此外,还对野外土壤鉴定和原位测定所常
《土壤侵蚀学》在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土壤侵蚀科学的研究成果、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教学特点编写而成的。《土壤侵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土壤侵蚀类型与分布、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与冰川侵蚀、化学侵蚀、人为侵蚀、土壤侵蚀区划、土壤侵蚀监测预报、土壤侵
刘增文、吴发启主编的《水土保持实验研究方法》综合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主要课程实验,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设计。其中,操作技能类实验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科学认知类实验以分类识别、鉴定标本和参观模型为主,如植物、种苗、岩石矿物和土壤标本、水文和侵蚀模型;科学验证类实验的目的在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