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唯一中文刊物,由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艺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主编。该刊于2004年创刊,迄今已出版20辑,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中发行量较大的一种。该刊专门发表探讨国际文学和文
本书立足于启蒙时代欧洲书信体小说的主体话语与精神内涵,通过梳理一系列经典文本,对声音现象进行分析提炼,从文学史、叙事学、精神分析与文学伦理等角度分析声部与调性、能指与所指、道德与人性之间的深层关系,力求使文本内核与时代伦理构成通感网络,发掘启蒙时代文化转向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本书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发蒙启蔽的幼儿文学基本理论,介绍了感心动耳的儿歌、启迪心智的幼儿诗、意境深邃的幼儿散文、意味深长的寓言、妙趣横生的幼儿故事、唤醒童真的童话、温润心灵的幼儿绘本、寓教于乐的幼儿戏剧等相关内容,并融入相应的育人元素,解读了不同类型幼儿文学作品的魅力。
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是穆木天留给后世的一笔丰厚遗产,是不可复现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和翻译记忆,具有鲜明的文献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本书使不为学界所熟知的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第一次系统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从手稿出发,重新梳理新中国外国文学学科(东方文学学科)构建史,阐发俄苏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与影响方式,
本书系统评介西方经典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详解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对后经典叙事学的主要流派以及叙事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梳理,使学生能全面、清楚地了解叙事学的目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学科定位。本书不仅关注核心概念内涵与理论要义,还注意澄清理论探讨中的相关混乱,并将作者参与或引领的叙事学的国际前沿发展和跨学科研究介绍给学
建构具有中国话语特色的文学理论,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也更需要学者同人秉承学术创新精神,同舟共济。但也不可否认,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还存在一些认识论的障碍,因此,只有突破种种影响创新的认识论障碍,我们才能开辟出创新之路,进而构建具有中国话语特色和文化精神的文艺理论体系。该书从理论史上选择一些有创新思想的大家,或者对他们的突
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深刻、内容丰富,贯穿了艺术创作的始终,对文艺创作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本书立足于我国当代各艺术门类领域中的作品、现象,通过研究中华美学精神的含义、现代性转化、与西方诸美学思想的比较等方面获得理论依据,聚焦大量当代具体艺术案例、热点现象进行分析论证,力求重点突出中华美学精神对当代文艺事业的针对性与现实性,
美籍华裔翻译家王际真(1899-2001)是中国文学经典英译的先行者,在20世纪40年代翻译与编辑出版了《红楼梦》等五部中国文学经典,为当时的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开启了窗口。他后期还英译了《列子》等中国古代思想经典的少数篇目和我国台湾作家陈若曦的两部短篇小说,节译了《镜花缘》等。本书结合文本分析与实证调查,分析王际真英译多
《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唯一中文刊物,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中发行量较大的一种。本书是第25辑,设立“前沿理论思潮探讨”“中外文学接受与诠释”两个栏目,共九篇文章,站在国际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前沿,对当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关注和研究,做
创意写作的宣言是:人人都能成为作家写作是可以教的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写作是一门手艺活,可以反复训练获得。本书从写作者心理素养开始,从故事构思、大纲创作、人物塑造到动笔,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给写作者提供一个完整、实用、接地气的写作教程,旨在帮助写作者对小说、剧本的创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且能够动笔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