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研究集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是其多年来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每一辑收录的论文,大部分都是当年或头一年在东方文学相关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最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东方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本书是第10辑,分“作家作品研究”“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学”“泰戈尔诞辰16
本书为系列读书随笔,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0世纪,话题涉及作家、文学文本和文论等。第一部分为英美文学阅读,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到现代主义文学,包括莎士比亚、乔叟、赫伯特、雪莱、兰姆姐弟、勃朗特、弗罗斯特等;第二部分为中国文学阅读,围绕《围城》《红楼梦》两部经典作品展开;第三部分为西方文论漫读,展现的是文学评论家眼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对犹太族群认同这一主题做了创新性的研究,从古代希伯来经典、流亡与还乡、以色列国家与多元文化、大屠杀、东方犹太人等几大叙事入手,论述希伯来文学叙事与犹太民族身份和以色列国家建构问题,解读分析犹太人的民族认同意识。本书既细致地分析了多部希伯来文学作品,又深入探讨了希伯来文学作品如何成为犹太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主
“文学性”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其内涵和意义由文学理论范式决定。语言学范式中,文学性是文本固有的和内在的特性,表现为语法、技法、形式或结构等客观层面。现象学范式中,文学性指文学的意向性,是一种主观建构的产物。修辞学范式中,文学性指修辞性,内在于文本之中,决定着文本和阅读的意义。文化学范式中,文学性指范例
《东方文学史通论》是我国一部由个人著述的东方文学史著作,运用比较文学及区域文学、世界文学的观念与方法,从文化学特别是审美文化的立场出发,将东方各国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区域予以把握,寻求区域联系性与内在统一性,建构了严整独特的东方文学史体系,实现了东方文学史著作由以往的社会学模式向文化学模式的转型。
本书是我国一部关于东方文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史的研究著作,采用历史文献学与比较文学的方法,将翻译文学史、学术研究史结合起来,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的历史,对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的重要成果做了评述总结,并在书后附录《20世纪中国的东方文学研究论文编目》作为正文的补充与延伸,从而较为完整地呈现
本书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外国文学纪事”的子项目“当代西班牙文学纪事”的主体成果,旨在呈现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西班牙文学的最新动向和发展状况。本书共收录87位西班牙当代作家,涵盖了老、中、青三代,着重介绍和评论活跃在当今西班牙文坛的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力图将西班牙文学的最新潮流呈现给
本书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人之存在为中心,综合运用主题解读、比较研究、传记研究、文化观照、理论分析等方式对具体作品进行解读,重点探索文学经典中蕴含的精神世界。本书以哈罗德?布鲁姆的经典阅读论为中心,探讨了经典的价值以及经典阅读的现状与意义,选取《埃涅阿斯纪》《哈姆莱特》《许佩里翁》《项链》《在流放地》《边城》《雪国》《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是了解国内东方文学研究前沿的必携之书。本辑所收论文充分展示了东方文学研究领域中青年学者的最新成果,其中,尹锡南《跨越三个世纪的印度舞论编订史》对欧洲学者和印度学者有关《舞论》的文献发掘、校勘编订等历史进行了细致梳理,利用详实的资料,准
本书是郑振铎先生花费十余年时间,广泛搜集、翻译、整理西方相关著作的结晶。本书取材广泛、权威,文辞优美,堪称是国内希腊神话译介领域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