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关系史的角度梳理湄公河下游四国(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自1957年以来的水资源合作历程,在形势与地区局势演变的大背景下,审视关系中政治和资源的关系,考察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切及权力关系,评估湄公河水资源管理机构湄公河委员会在追求跨国合作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的成败,旨在展现湄公河流域水政治图
《北方季节性河流水质水量协同保障技术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妫水河为例》在总结国内外河流水质水量协同保障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气候特征和山区河流特点,选择妫水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对象,系统研究适合流域水质目标的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并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域开展技术应用示范,为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
本书以南四湖流域为例,阐述湖泊流域水文模拟模型、水动力学模拟模型的建立过程,揭示调水扰动的水文效应;构建湖泊流域洪水资源适度利用理论,以及洪水资源潜力评价、河网沟通优化、滨湖反向调节、湖泊汛限水位优化等洪水资源利用方法;研发用水总量控制约束下农业需水结构优化模型与控制策略;创建湖泊流域供需水资源调控模型,解析南水北调东
近几十年来,科研人员在水保技术、抗旱规划、脆弱性和影响评价、抗旱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降低旱灾风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干旱风险管理和政策研究的演变过程。本书第二版重点强调由灾害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反映了全球近几十年发生的政策转变。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提出了干旱灾害应
《典型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安全利用研究:以贵州省为例》针对喀斯特山区地表破碎、村落和耕地分散、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特点以及传统的集中供水方式难以完全解决分散村户用水需求等现实问题,围绕水资源安全和分散供水的需求,开展喀斯特山区“三水”转换、水资源赋存类型特征、水资源安全影响因子等研究,从多视角、多时空尺度构建喀斯特山区
本书对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与调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模型构建、理论和应用研究。从水量、水质、水生态空间和水流更新等方面,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诊断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诊断评价的多属性综合评价理论。从载荷均衡出发,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人口-负荷-能力评价模型、水资源承载力模拟系统动力学预测与
本书聚焦湖北省水资源发展、立法保护,收录湖北水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和相关合作单位工作人员完成的研究成果。全书包括总报告、特别关注、深度分析、政策评估、立法论证、立法评估、域外流域立法发展、社会调研八大版块,并附录2018~2019年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事记。
本书是一部研究沙漠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著作。主要通过水化学与水同位素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地考察与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阿拉善盟水质、水源及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阿拉善盟依托区域有限的水资源、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悠久的地质遗迹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沙
本书从挑战水管理的传统思维入手,阐述了复杂水管理问题的特性,以及解决复杂水管理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基于复杂性理论与才碍和协商理论的水外交框架。书中介绍了利益相关者代表的参与、联合实情调查和情景规划、价值创造、非正式的问题调解并寻求共识、适应性学习及协同适应性管理等方法,以及相关实践案例。最后书中还提供了运用水外交框架进
本书围绕灌区水转化机制与用水效率评估方法,以我国南方典型丘陵平原过渡带一湖北漳河水库灌区为背景,以灌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变化为条件,以农田水势、沟渠水位、灌排水量之间的转化关系为主线,釆用实地查勘、灌排试验、区域监测、理论分析、模型构建、数值模拟、统计归纳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变化环境下灌区水转化过程及效应,提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