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地球科学领域的本科生量身打造的“概率与统计”教材。本书在传统“概率统计教程”的基础上,融入了地学各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引入具体的地学问题,系统讲解概率统计方法,并配以丰富的地学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的同时,将所学知识与专业领域紧密结合。通过深入探讨地学领域的概率统计技能,本书旨在为学生未来在地学及
本书是一本经典地震学教程,它系统地阐述了走时估计和背景噪声互相关成像的原理与方法,内容涵盖了格林函数估计的噪声互相关方法、走时估计的驻相法、传统检波器阵列成像方法、背景噪声反射体成像、背景噪声成像分辨率分析、弱散射介质中背景噪声走时估计、弱散射介质中背景噪声互相关成像、均匀介质中的虚源成像、散射介质中的虚源成像、光强度
本书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地质构造演化、第四纪地层年代与沉积环境、含水层成因与结构、水化学与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河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调查;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探讨了河套平原存在的高砷、高矿化等劣质地下水的分布和赋存规律及成因机制,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圈定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和
本书以陕西省为例,详细介绍西北黄土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系统分析西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15个黄土地区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15个治理工程案例的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和泥石流3种,逐例阐明灾害基本特征,分析所采用的治理工程措施与技术方法,对治理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工程施工与运行维
自国家设立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以来,大量威胁人员众多的特大型地质灾害得到了妥善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展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效,总结工程实践经验,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理论与实践水平,选取近年来在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区和强震山区实施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崩塌危岩、滑坡和泥石流等不同灾种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案例
本书讲述天体力学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二体问题、N体问题、三体问题和摄动理论基础。另外,我们会简要介绍天体测量的基础知识并以二体问题为例讲述测量定轨(轨道计算)和轨道预报(星历表计算)。在天体测量这个比较偏天文观测的话题部分,我们把重心放在各种坐标系特点的理论介绍上。总体上,本书关注天体力学的理论和天文观测的联系。
本书以地球为观测视角,系统介绍了天文学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及基本应用,重点阐释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地理意义。本书共包括三篇十章。第一篇天文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星空区划、天体跟踪、天文观测;第二篇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恒星与星系、太阳与太阳系、月球与地月系、地球;第三篇天文学的基本应用,包括天象演化、观象授时、历法制定。本
本书在简要介绍岩溶水文地质特征、水循环规律的基础上,基于野外试验及原位监测,开展岩溶流域降雨径流响应规律的研究;基于多年水文气象数据资料收集,揭示岩溶流域径流长期变化对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针对岩溶含水系统中基质和管道的双重介质结构,考虑地下径流在不同含水介质的流速差异,量化地下水划分系数和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
本书以稀散金属的超常富集机制及成矿预测为核心,以扬子地块西缘稀散矿产资源聚集区为研究和示范基地,选择桂北—滇东南锡铟多金属矿集区、川滇黔铅锌锗矿集区和滇东—黔西铌-镓-稀土富集区中不同矿床类型(岩浆热液型、低温热液型、古表生风化-沉积型)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铟、锗、镓等稀散金属资源超常富集机制研究和深部预测示范。通过铟
本书收录了戴金星院士及其弟子们在天然气中汞形成、富集规律、分布特征及汞脱除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论文。收录内容涉及天然气中汞的检测技术、我国天然气中汞的来源、形成机理、富集主控因素、凝析油中汞的形态、脱汞技术及汞地球化学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