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在海南文昌大气环境腐蚀试验站系统开展的33种典型金属及镀层长达4年的户外暴露试验研究,分析总结了海南文昌滨海大气环境的气候环境特征,介绍了包括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及阳极化膜、铜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锌等典型金属材料的腐蚀行为与腐蚀特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对等离子表面强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进行简介;阐述了等离子及等离子束表面强化技术的原理;重点介绍了钢铁材料表面等离子束熔覆Fe、Ni基及高熵合金涂层的成分―工艺―结构―性能之间的关联及抗磨耐蚀机理;拓展了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Ni基合金和高熵合金材料;介绍了作者团队在高通量等离子熔射制备及测试技术的相关
《水处理过程金属腐蚀过程与机理》以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实验验证为思路,较为系统地阐述煤化工含盐废水、矿井水等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金属腐蚀过程及机理,包括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过程中突扩管道腐蚀过程及机理、固溶处理条件对302/304不锈钢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在煤化工含盐废水中耐蚀性能的影响、煤化工含盐废水中2205双相不锈钢腐蚀
《超轻镁锂合金的塑性变形》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超轻镁锂合金的塑性变形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全书内容共7章,分别对镁合金及镁锂合金的塑性变形、HCP(密排六方)结构镁锂合金的凝固路径与生长限制因子计算、HCP结构Mg-xLi二元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HCP结构Mg-xLi-Al三元
本书在分析现有国内外关于奥氏体锰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作者在本研究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全书共8章,内容涵盖高锰钢简介、高锰钢的研究概述、变质锰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变质锰钢的动态变形行为研究、变质锰钢的磨料磨损行为研究、变质锰钢磨损过程的动态研究,以及变质锰钢宏观特性的微观机制研究,最后对变质耐磨锰钢的研究进行了汇总
本书从系统角度,遵循基础理论与工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分析镍基高温合金微小结构/零件微铣削加工与传统切削加工的差异性,从微铣加工机理、物理建模与仿真、微铣刀磨损与破损、微铣过程稳定性、表面完整性预测与评价及微铣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探讨,为实现镍基高温合金微小结构/零件高质高效微铣削加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本书主要讲述金属在海洋环境的腐蚀原理、防护技术和腐蚀试验方法。根据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腐蚀理论,包括海洋腐蚀环境、腐蚀分类、电化学腐蚀热力学、电化学腐蚀动力学、电化学测量技术;第二部分是腐蚀防护技术,包括常用耐蚀材料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表面处理与涂层技术、缓蚀剂、阴极保护和海洋生物污损与微生物
随着材料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具有轻质等优点的镁合金材料成为航空、航天、汽车、3C电子等领域未来发展可选择的重要材料。通过塑性变形等方式优化微观组织特征的变形镁合金具有优异的强塑性,能够满足更多工程结构件的性能需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书在变形镁合金的塑性加工及组织性能的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合金化、塑性变形机理,板材加工方
本书基于973计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选用典型海洋工程用高强度结构钢E690和深海管线钢X70,通过2年以上的实海材料暴露试验,研究了E690和X70钢分别在青岛和三亚实海浪花飞溅区和我国南海800m和1200m深海区的腐蚀行为和机理(特别是点蚀和应力腐蚀机理与演化规律),以及
本书介绍了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材料及其合金化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过程的相变原理和相变产物,钢的合金化,常用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和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