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为北疆博物院,由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于1914年来华创建,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博物馆发展历史已逾百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集动物、植物、地质、古生物、古人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博物馆。本书以图片呈现的方式介绍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创建始末、收藏历史。以珍贵的图片资料向公众讲述北疆博物院
《沈阳考古文集(第9集)》共收录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学术论文等文章22篇,内容涉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的文物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辽宁省内其他文物考古学者的研究成果。《沈阳考古文集(第9集)》共收录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学术论文等文章22篇,内容涉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的文物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辽宁省内
本书是对深圳地区东江纵队红色文化的梳理与解读,全书分为研究编和名录编。研究编考辩了诸如“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产”等本书的基本概念,并试图运用文化遗产学的相关理论,对深圳地区的东江纵队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整体分析讨论,并给出活化利用建议。名录编则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条列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舞钢大杜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遗迹与遗物,其中遗迹单位101个,包括灰坑71个、瓮棺18个、窑址5座、房基5座、沟2条,以及丰富的陶、石、骨器等遗物。遗存年代相对集中,文化性质比较单纯,属于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从早、晚两段遗存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了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舞钢大杜庄遗址较为单纯的王湾三期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由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共同合作的项目。 米家崖遗址是黄河中游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遗址年代从早到晚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段时期,一是为半坡文化晚期遗存,二是为客省庄文化遗存。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米家崖遗址及其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玉器及少量的玉器、牙器等,除了陶器之外,骨器的制作
本报告是重庆三峡库区丰都麻柳嘴遗址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2002年和2004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丰都县文物管理所进行了发掘工作,共发现四个时期的遗存,其中商周和宋元未发现遗迹现象。通过对该遗址唐代和明清两个不同历史时期遗存的发掘与研究,共出土遗物100余件。分布面积大、遗物较丰富的麻柳嘴
本书是一部专注于东周时期郑韩文化考古学研究的专著。作者以郑州地区的郑、韩两国都城及墓葬材料为核心考察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两国的疆域进行了细致的动态分析,并深入探讨了郑韩故城的形制、布局及其特征。书中对郑州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墓葬的分期、等级、器用制度和丧葬习俗等,揭示了郑韩墓葬的显著特点及其发展变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5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钱币铸造领域专业用词混乱的现状,结合古代文献、文物和现代铸造术语,对中国古代钱币铸造领域术语进行了整理和规范。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中英文术语对照和术语名词解释。同时收录了作者在模印范竖式直浇铸钱、叠铸法铸钱历程,以钱范考证更始五铢、梁五铢,以及翻砂铸钱起源等具体铸钱领域的重点研究成果,既是铸钱术语的具体
青铜鬲是青铜礼器的主要炊器之一,出土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从商代早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战国中期,基本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本书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以青铜鬲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发掘资料,收录历代传世器,运用考古类型学、统计学等手段,首先将出土器物和传世器物做统计和整理,综合研究器型、纹饰、铭文,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