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聚焦柏拉图经典著作中的正义理论,分为“理念世界的灵魂与正义”“城邦国家的质料与形式”“理想国的承继与续造”三编,深刻剖析柏拉图《王制》《法律篇》《理想国》中对德性、法理和正义问题的经典阐释及三者的辩证关系,同时书中对霍布斯、哈特、富勒等学者的学说也有涉及,使读者徜徉于经典之中,领略法理之美。
本书以北非国家摩洛哥为例,围绕摩洛哥自1956年独立以来政治稳定性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及外交等多个领域出发,探讨摩洛哥国家治理的内容、实践的路径、主要特征及最终效果,并将其置于整个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区来分析其对于研究、理解阿拉伯国家发展和地区稳定的意义。本书既有助于推进和深化国内学界有关阿拉伯国家和中东地区的
本研究将广泛使用新材料,随着近年来许多稀见明代史料的出版,明代的相关研究已具备越来越好的条件。比如500册之巨的《明别集丛刊》中就有许多之前从未被关注过的涉黔史料,席书的《元山集》就有一批关于王阳明在黔的诗文,张原《黄花集》中则有与田秋的友赠之作,前者可间接了解部分黔中王门弟子的文教养成,后者则与本选题直接相关,对缺乏
本书为第十批博士后文库入选项目。“控制权强化机制”是指能够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之间的非比例性背离效果的各种机制,典型的如双重或多重股权结构等。对于“控制权强化机制”的包容接纳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但是,这种趋势不应当误导我们去忽视“控制权强化机制”所存在的弊端,特别是其对于外部投资者地位的进一步弱化效应,尤其需
本书深入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结构,阐明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自觉,本书探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的理论资源,探析秉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阐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理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于个人道德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它关涉到“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个人伟大的精神和担当,没有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发挥,没有全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就不可能实现。本书正
本书将彝族传统文化整体图式中具有治理功能与发展意义之文化要素界定为葬族传统治理资源,梳理了彝族传统治理资源的历史演进与生成基础,总结了它所表征的总体逻辑特性及运行机理,提炼了其中孕育和表达的道德精神与伦理价值,从理论与实践讨论了它们对于舞族乡村之“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彝族乡村之“五位一体”全面振兴的现实功能
为了协助医学专家研究手掌特征和乳腺癌的相关性,本书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算法,提取出手掌指纹及掌纹特征,并研究手掌特征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本书提出的指纹及掌纹特征提取算法,为手掌特征信息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手掌特征提取手段,也为后期手掌特征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本书提出的手掌特征融合方法及与乳腺癌相关的研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从特定的一维空间向多维空间转变,空间转向逐渐成为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视角。西方理论界探讨的“空间转向”旨在恢复被时间遮蔽的空间维度,而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生成于主体对现实场域的内在体验,空间形态的演变、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生产方式的更替均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产生影响。以时间转向空间为理论
本书运用历史政治学方法,对中国古今的国家形态进行贯通性研究,并将其概括为“文教国家”。全书揭示了中国型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了文教国家的结构与其比较重要的治理制度与机制。本书自觉、全面地运用历史政治学研究方法,就中国型国家的构成和形态提出了一系列全新命题,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运用历史政治学发展政治学理论的方法。本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