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及其科技团队在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领域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为主线,结合作者作为总设计师、投资近20亿元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议书及科研报告的编写,理论结合实际,以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例介绍,系统讲述了台网设计、数据处理、运维监控、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相关关键技术、地震速报、系统集成等内容。
陆面过程是指发生在陆地表面和土壤中控制地气之间动量、热量及物质交换的作用过程,它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干旱区河流输水、城市规划实施、灌溉与农业施肥、点源污染排放这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影响陆地碳氮水循环过程及河流水生生态系统,控制着淡水资源的供给。合理表示这些过程和人类活动的作用,
冰冻圈不仅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圈层,也是其他行星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圈层。本书系统介绍太阳系行星和太阳系外行星的冰冻圈及其在行星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地球冰冻圈在地球长达46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本书首先介绍地球历史气候演化中的几次重大的全球性冰期事件;其次介绍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太阳系水分的来源和分布;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黑河流域地表-地下水耦合模拟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和集成项目“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态水文过程的系统行为与调控研究”的重要成果,系统介绍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Hydrological-EcologicalIntegratedwatershed-scaleFLOWmodel)
本书通过野外考察数据和遥感影像资料,对2016年7月和9月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两次阿汝冰川冰崩事件进行了考察研究,阐明了冰崩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冰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冰崩科学预警的构架计划。本书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冰崩的研究方法,阿汝冰崩实地考察过程,新方法、新技术(地震仪和连续GPS)在冰川监测中的应用等。本报告共分8章
本书从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叙述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方法、原理及实现过程;然后通过理论模型和不同类型的实际地质模型验证波形指示反演方法的精度和对不同地质条件的适用性;最后利用波形指示反演开展了陆相薄互层预测、煤层强屏蔽下的薄砂岩预测、深层薄储层预测、海相页
《珠江流域来水需水分析及预测》针对变化环境下珠江流域来水需水预测与调配重大工程需求,构建概念式岩溶-新安江水文模型和VIC-3L水文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珠江上游水文循环的时空演化趋势和格局。进一步,建立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作用下需水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探明工业、农业、生活等多源需水单元的动力学演化特性;
《河湖源流域水文气象变化》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河湖源关键区科学考察的总结性水文学专著,亦系青藏高原河湖源区研究成果,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撰写。《河湖源流域水文气象变化》共8章,包括第二次青藏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河湖源区基本概况,河湖源区气候特征及地表有效热通量特征分析,河湖源区雅鲁
谢礼立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是我国防灾工程和安全工程研究工作的重要开拓者。迄今为止,谢礼立院士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40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方向涉及“强震观测及数据处理”、“强地震动数值模拟及特征分析”、“强地震动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及其排序”、“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城市综合防震减灾理论和决策分析
在我国山洪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背景下,对湿润山区小流域的非线性产流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不仅是当前山洪防治的重大国家需求,更是当前国际水文学研究的前沿与难点。湿润山区小流域径流的主要来源是基岩-土壤界面上暂态饱和区的壤中暴雨流,其在储水过程中具有亏缺补偿现象和泄流过程中的优先流路径连通现象,造成壤中暴雨流的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