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径流变化与趋势预测》基于流域水循环二元演化机理,分析了黄河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成因,开展了黄河流域水文产沙试验与机理研究,开发了多因子驱动的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沙模型,评价了不同时期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并定量解析了各驱动因子的贡献,预测了黄河流域未来30~50年降水、气温和径流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生
《冰冻圈化学》系统阐述冰冻圈化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学科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冰冻圈化学组分特征、时空格局、迁移转化归趋过程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机理等内容。《冰冻圈化学》集成国内外**研究成果,讨论冰冻圈化学的基础和**前沿认知。
水的分子构成非常简单,但水科学研究却极具有挑战性。本书以各种形态的水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水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物理、化学、生命、能源和环境等不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地,本书梳理了水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脉络,对近年来水科学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评估,对当前水科学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书中详细列出了未来5~
本书系统介绍了Python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Python概述、Python语言基础、Python序列对象、Python程序结构、Python函数、文本处理(一):Python字符串、文本处理(二):Python正则表达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文件与文件夹。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循序渐进,取材得
本书是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子课题“云南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科学钻探选址”实施以来全面系统阐述其研究进展的一部学术专著。本书在大量原始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火山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固体流体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遥感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在云南腾冲地区构造、花岗岩、火山岩、火山气
本书以冰冻圈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过程、气候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聚落、农业、工业;资源、灾害;影响、适应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冰冻圈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高原与高山地区、极地地区的区域冰冻圈地理概况进行专门介绍。本书由绪论,冰冻圈形成机理及与其他圈层的联系,冰冻圈类型、分布及变化,
本书首先系统介绍了洪水概率预报的概念、理论方法与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洪水概率预报作用、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要素耦合途径的洪水概率预报方法,基于误差分析途径的洪水概率预报方法,实时洪水风险评估方法等;其次提供了诸多应用实例,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紧紧围绕制约活动断裂带地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地质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采用多种方法技术手段,开展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综合研究。对安宁河活动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现今分段活动性特征进行系统调查,查明断裂带附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以及与断裂带关系。探索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活动断裂带对地
本书选取关东大地震(1923年)、东南海地震(1944年)、三河地震(1945年)、新潟地震(1964年)、阪神·淡路大地震(1995年)和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等20世纪以来日本灾害史上6次重大地震灾害中的媒介信息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和媒介环境下,分析各种形式的媒介在历次地震中的功能发挥,最终
本书以河岸带潜流层为研究对象,借鉴河床潜流交换理论,通过数学推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揭示了均质与非均质、有植被与无植被河岸带潜流层水动力、溶质迁移、生态学等动态机理,建立了蜿蜒河岸带坡面水压力分布方程,提出了河岸带潜流层生态修复思路、步骤和基本措施。本书从基本概念到动态机理,再到生态修复,系统地建立了河岸带潜流交换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