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川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背景意义,开展的具体情况、主要成效、主要作用,发掘的优异种质资源情况等;概述了四川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类型;总结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农作物地方品种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本书对四川水稻、玉米、麦类作物、油菜、薯类作物、豆类作物、果树、茶
本书是"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项目所获得大量数据、成果及信息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梳理取得的结果。全书共分为十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实施方案和组织管理,执行情况,取得的主要进展及重大发现,选取介绍了部分通过鉴定、评价发掘
《作物种质资源学》首次构建了学科理论框架,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和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作为作物种质资源学的三大基本理论,把遗传多样性、遗传完整性、遗传特异性与遗传累积性作为作物种质资源的四大基本特性。同时,首次提出了学科技术框架,涵盖“广泛调查、全面保护、充分评价、深入研究、
中国优异作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图鉴.浙江卷
本书围绕未来农业对作物的需求,对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国内外进展、发展趋势及关键突破口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并对2035年和2050年可能实现的目标进行了展望。
《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薯类作物卷》概述了广西薯类作物的分布和类型,以及广西农业科学院在薯类作物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薯类作物卷》选录了213份薯类作物种质资源,介绍了每份种质资源的采集地、当地种植情况、主要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并配以相关性状的典型图片。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基础上,结合以往考察调研工作,《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大豆卷》概述了广西栽培大豆的历史、种植模式、分布和类型,广西野生大豆资源概况,以及广西大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同时,选录了205份栽培大豆品种和20份野生大豆资源,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
《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果树卷》概述了广西果树资源的类型、分布和优异特性,选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期间收集、征集的200份栽培和野生果树资源,图文并茂,对每份资源的采集地、主要特征特性、优异性状及利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依托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项目,对广西的食用豆类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收集和鉴定评价。在此基础上,《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食用豆类作物卷》系统介绍了筛选出的绿豆、饭豆、豇豆、小豆、藊豆、
《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甘蔗卷》概述了广西甘蔗种质资源的分布、类型、特色,以及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在甘蔗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甘蔗卷》收录了240份割手密资源、80份斑茅资源、25份河八王资源、5份芒资源和5份果蔗资源,图文并茂,展示了每份资源的形态特征,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采集